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创建XX县区充分就业村工作汇报按照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煤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我村争创“XX县区充分就业村”活动工作作如下汇报:一、基本情况四马台村位于XX县区霞云岭乡,北京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距XX省区约103公里。地处海拔2161米“清凉世界、天然氧吧”之美称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白草畔山腰,平均海拔900米,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452户,1032人,共有党员78人。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实现村内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93%;村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转移就业愿望的人员中,被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实现就业、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失业人员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100%。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1、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组成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第1页共4页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民基本情况、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未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煤矿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对象的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发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等宣传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夯实了基础。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为创建充分就业村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煤矿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民中,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村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并和北京绿源学校合作分三批对316名煤矿下岗职工进行了转移就业培训。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煤矿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村民参加了乡成人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技能,开拓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在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五、多措并举,充分保障就业。1、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妥善解决好煤矿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2011年我村成立的沟域经济开发实体公司—北京聚源鑫博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原有的5060亩仁用杏基地的基础上建设采摘园600多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发中草药(黄芩)基地1600亩,开荒绿化500亩,修建观光路6000多米,植树造林达3万余棵,有效解决316余村民就业问题。村集体还按照市、区有关沟域经济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政策为第2页共4页316名劳动力上五险,并积极为他们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2、打造新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解决百姓就业增收问题。四马台村结合自身实际,依托全乡百里核桃带,万亩仁用杏有机食品基地等资源优势,着力探索和培养新型产业,打造新型农副产品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