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关于昼夜交替》教学设计预期教学效果: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教时1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地球仪、投影、小地球仪同学准备:手电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体流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情况分析一、观图导入,激发兴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二、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三、了解世界上各国因为地域的原因1、出示图片,同一区域白天黑夜图。2、白天称为昼,黑夜成为夜,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3、我们来模拟昼夜变化的情况,用投影表示太阳,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那么“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请同学协助进行模拟实验。适时提问:祖国现在是什么时候?4、分发给同学小地球仪,让同学按小组进1、同学观图。2、同学提出自己的认识。3、讨论,帮助同学思维,一同学为太阳手指着另一同学(地球)导致昼夜不同,时间不同。四、了解人类各个时期对昼夜交替的解释。行模拟实验。提出要求,当中国处于早晨的时候哪些国家处于傍晚?当中国处于深夜,哪些国家处于正午?哪些国家和中国相差大概6小时呢5、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与中国北京时间的时差情况。6、远古时候,人类史怎样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呢?该同学怎样运动才与现实一样呢?shi实验得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地球是逆时针转动。4、引发同学认识正好出在地球另一边地国家与中国的昼夜情况正好相反大概相差(12小时)。有些国家又和我们国家大概相差6小时。5、同学自学,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资料。附送: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呼吸和血液循环》备课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同学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复习谈话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讨论,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讨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化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二、讨论人体的呼吸现象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加了活动?(2)同学沟通。(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5)同学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讨论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讨论哪些问题呢?(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讨论的问题。(2)沟通,出示探究问题:①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③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