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因违章操作而负伤能否认定为工伤?【案情】孙海胜于1997年2月25日起被通译印刷厂招用从事印刷工作。同年to月7日,因违章操作,孙海胜右手被绞入印刷机中,当即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孙海胜为保住右手,又两次至另一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孙海胜受伤后,通译印刷厂向南山区劳动局作出了事故调查报告,并以借条形式支付了孙海胜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生活费人民币1600元。南山区劳动局亦于1998年2月5日作出关于《孙海胜重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的批复。1998年10月16日,为获得工伤福利待遇,孙海胜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通译印刷厂支付误工费人民币3万元,伤残补助金人民币4万元,护理费750元及交通费333.10元。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后认为,孙海胜系工伤应享受工伤待遇。由于尚未作伤残鉴定,故其要求通译印刷厂支付伤残补助金等,依据不足,遂裁决:通译印刷厂应当向孙海胜支付工伤津贴人民币3万元,护理费人民币750元,交通费人民币333.10元;孙海胜其他请求不予支持。通译印刷厂不服,诉至一审法院,称孙海胜系临时工,月薪只有800元。孙海胜受伤后,双方曾明确约定了就诊医院,孙海胜违反约定至其他医院就诊的护理费、交通费,厂方不应承担。厂方无须支付孙海胜主张的费用。孙海胜则认为,其月薪为2500元。高强专科医院是医治四肢伤残的专业医院。其为保全受伤的手,才至该院就诊。其系工伤,通译印刷厂应以月薪人民币2500元标准支付其1997年10月7日至判决生效之日工伤津贴;支付其住院期间护理费人民币750元;以日标准人民币20元支付其住院伙食补贴费人民币3600元;支付交通费人民币333.10元;支付其伤残补助金等。在一审期间,通译印刷厂向所在区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对孙海胜做工伤伤残鉴定。在进入专家面见鉴定阶段,孙海胜未按通知前往鉴定,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遂按孙海胜自动放弃鉴定处理。期间,一审法院另委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孙海胜进行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结论为:孙海胜构成五级伤残,伤后可酌情给予休息至评残之日,伤后治疗用药未发现不妥。判决: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孙海胜在通译印刷厂工作期间致残,其有权按有关规定享受工伤待遇。通译印刷厂应按规定支付孙海胜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护理费及工伤津贴。工伤津贴以孙海胜实际工资收人为标准计算。伤残补助金,可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孙海胜伤残程度作出鉴定结论后再行申诉,遂作出判决:通译印刷厂应支付孙海胜住院伙食补助费人民币1090元,支付孙海胜护理费人民币750元,支付孙海胜交通费人民币333.10元,支付孙海胜1997年10月7日至1999年7月14日的工伤津贴人民币40675.16元。鉴定费人民币500元由通译印刷厂‘负担。通译印刷厂及孙海胜均不服判决,提起上诉。通译印刷厂上诉称,孙海胜在工作期间受伤纯系其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系蓄意违章。根据有关规定,其不应享受工伤待遇。该厂不能按有关工伤待遇标准支付孙海胜相应费用。孙海胜则上诉称,工伤并非其蓄意违章所致。该工伤事故当时已经劳动局有关部门处理,该厂也已按工伤报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对工伤双方并无异议。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其伤残等级已有鉴定结论,一审对其伤残补助金的诉请未作处理不当。要求判令通译印刷厂按每月2500元支付工伤津贴至伤残鉴定之日,以日标准人民币20元支付其住院伙食补贴费人民币3600元并支付其伤残补助金等。在二审期间,孙海胜另提出未能前往鉴定,系对法医鉴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不了解,要求继续鉴定。经二审法院委托某区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为:工伤六级。对此鉴定结论,双方均无异议。孙海胜预付了该次鉴定费人民币350元。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孙海胜系在通译印刷厂工作期间受伤,南山区劳动局对孙海胜重伤事故已作批复。在一审期间,通译印刷厂也已向区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对孙海胜作工伤伤残鉴定。其现提出孙海胜系蓄意违章不能享受工伤待遇缺乏依据。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孙海胜的工伤等级已作出鉴定结论,通译印刷厂应根据孙海胜的伤残程度,按有关规定支付孙海胜工伤津贴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规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职工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