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安康杯”知识竞赛试题(选择题)1、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A),以防静电危害。A、含金属纤维的工作服B、防油污工作服C、合成纤维工作服2、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B)。A.17类B.20类C.21类D.142类3、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C)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4、某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有职工420人,当年发生工伤事故导致重伤2,那么其当年的千人重伤率是多少?(B)A.0.00476人/千人B.4.76‰C.4.76人/千人D.0.476人/千人5、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伤害是指(C)。A.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如冻伤等。B.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中毒伤害等。C.由于能量超过人体的损伤临界值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物体打击伤害等。D.由于接触的能量不能被屏蔽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触电伤害等。6、“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B)。A.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B.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C.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因此,管理必须激发人的工作能力。D.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上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其表示的含意是:“(B)”之意。A.生产安全B.劳动安全C.人身安全D.劳保安全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的内容包括(D)。A.安全技术理论和事故案例B.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C.事故案例和实际操作D.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9、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不属于“三证”的是(C)。A.安全鉴定证B.生产许可证C.检验合格证D.产品合格证10、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下述不属于工伤保险实施范围的单位是(D)。A.合资企业B.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C.外资企业D.国家机关11、(A)是人体摄入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眼睛12、CO含量达到(C)以上,将会导致CO中毒。A、10%B、20%C、30%D、40%13、以下那种情形,可能会导致高浓度硫化氢中毒,甚至发生“闪电型”死亡。(D)A、煤气制造B、制造合成氨C、炼铁D、清理阴沟14、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职业病:(C).A、白内障B、放射性肿瘤C、电光性眼炎D、近视眼15、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是(C)。A.实际操作演练法B.讲授法C.自学提高法D.读书指导法16、身上沾有油污,应用下列(B)物品清洗。A、有机溶剂B、肥皂C、自来水17、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工作,属于安全评价类型的(A)。A.安全验收评价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C.专项安全评价D.安全预评价18、以下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选项是(D)。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B.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C.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19、(C)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A、密闭毒源B、通风C、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D、个体防护2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以(D)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A、系统安全B、安全系统C、本质安全D、持续改进2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保持培训的程序,以便规范、持续的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安全健康(C).A、意识B、能力C、意识与能力D、知识与态度22、单位评审和修订目标与管理方案的依据是(A).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生产状况C、客户的需求D、生产经营单位领导的要求23、(A)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A、管理层培训B、内审员培训C、全体员工培训D、安全主任培训2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C)。A.物体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