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蕴阐释、特性解析及现实依据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此方位,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新发展,是开展其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研究、问题性与对策性导向研究,弥补理论缺憾、回应实践诉求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指导思想时代性、教育对象全员性、教育导向政治性、教育内容丰富性等显著特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经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系统论、主体需要观予以阐析论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理应成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蕴阐释从宏观时空场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此方位,在社会系统诸要素动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對反映在人们头脑中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时代课题进行解读,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努力促进自身与外界的交往互动,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与交流合作,主动宣传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理念,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所谓发展,是指事物在性质、结构、规模等方面实现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混乱到有序、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将发展的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其理论和实践的完善进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涵盖了从无到有的质变,从弱到强的量变,以及实现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1]。本文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研究视角,遵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格局和历史发展经验,集中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的显著特性和逻辑依据,旨在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研究、问题性与对策性导向研究的现实诉求。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显著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居于党和国家事业生命线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其发展呈现出指导思想时代性、教育对象全员性、教育导向政治性、教育内容丰富性等显著特性。特性一:指导思想的时代性。思想引领行动,方向决定道路。新时代呼唤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引领新实践。在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两个历史性飞跃,顺利解决挨打和挨饿问题之后,自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迎来强起来和解决挨骂问题的崭新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指引。毋庸赘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也必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逻辑遵循。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彰显指导思想的时代特征,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指导理念层面的显著特征。特性二: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加呈现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特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统一整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35以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始,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事实,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客观存在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维线性到多维立体的嬗变过程。特别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的美好生活作为综合范畴的概念必然包含但不仅仅限于我们吃穿住行用的物质生活领域,虽然“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158,但是人类的意识、精神等的产生始终与物质生产实践相伴随而生,即“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