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第一章银行卡基本知识第一节、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一、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据考证,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幸运衣着用品联合商店”即开始使用类似当代信用卡的一种商业凭单,由商店发给客户,后者用来向指定的商店购物,每周支付一次货款,由商店按时派人上门收取。而信用卡兴起于1915年的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192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发行了可提供先加油后付款的加油卡。另外,一些一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物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1946年,美国的费拉特部什国民银行率先发行了银行卡,其后,大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卡特布兰奇银行亦相继发行了银行卡。但此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仍主要用于旅游费用的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手段而非信用工具。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了,所幸的是饭店允许他记账。由此麦克纳马拉产生设计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及具有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于是他与其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维萨国际组织(VISA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两大组织及美国运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Express)、大莱信用证有限公司(DinersClub)、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CB)三家专业信用卡公司。二、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中国的银行卡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是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起步阶段。中、工、建、农等银行相继发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迈出了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第一步。随后,中国银行北京、广东、天津、青岛、上海等分行相继发卡。1986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各省分行发行银行卡的基础上,将长城卡作为中国银行系统内统一使用的银行卡品牌,至此,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银行卡品牌——长城卡诞生。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经过两年试点,工行选定国花——牡丹作为标记,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发行统一的牡丹卡,成为第二个全国性品牌;两大银行卡品牌的面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发展: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截止1993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系统和网络基础。2、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6年初这一阶段里,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