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厂安全文化实践案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821厂电解铝厂建于80年代,厂房内设备“拥挤”,总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强电流、强磁场、高温以及多粉尘等诸多因素,使自己属于“高危行业”。由于长期“钟情”于安全文化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熏陶了在该厂工作过的全体员工,该厂投产15年,先后在该厂工作过的员工有约3000人,其中有约900人是“农民工”,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因为工伤而死亡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个同行业的“兄弟”厂,新建设,新机制,工艺、设备都先进,“硬件”的本质安全度很高,员工约400人,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只认结果,不管过程”,出了事故重罚、降薪、降职。新设备投产,总经理带队烧香磕头乞求神灵保佑安全,放鞭炮“驱鬼”以求安全。现实却是1年左右竟然因工伤而死亡4人,还有1人成了“植物人”,“让董事会震惊”。所以,认真总结821铝厂安全文化实践是很有意义的。规章制度是基础1989年5月,为适应9月投产之需要,铝厂专门设置了环保安全科。环保安全科借鉴核工业军品生产安全管理的传统作法,结合铝厂生产特点,制定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12项简明易懂好操作的规章制度,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以后,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多次修改。安全教育有“靶子”新工人进厂,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该厂1990年就开始在安全教育时通过批评“安全为了生产”的说法,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思想内涵,开展有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标新立异的作法,有效提高了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通报之类常“轰炸”821铝厂投产初期,生产现场险象环生,环保安全科就每个月撰写1篇险象和问题分析,提供给生产班组作为安全学习资料。每有事故、事件发生,该科都有人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分析会,整理出分析报告,以多种形式通报。车间通过黑板报、安全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安全竞赛多花样1.“夏季百日安全赛”——14年“痴情不改”那是1990年5月,电解厂房内因为电解槽近千摄氏度高温,烤得所有操作人员汗流浃背,管理人员只是“指手划脚”也要湿透工作服。除了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外,工厂领导决定开展“夏季百日安全赛”,采取特殊“政策”,把最艰苦的“百日”硬撑过去。于是,发文件提目标、讲措施、订考核奖惩办法。“百日”之后还将“总结”以文件形式发下去组织学习。效果真不错,有人就提议,每年能否多搞几个“百安赛”?厂领导说,不,有张有弛、张弛适度才符合辩证法;“百安赛”要成为安全管理的“品牌”,专门对付夏季百日这块“硬骨头”。2.“开门红60天”——后来跟上铝厂投产3年之后,经验教训都有了,部分人员开始骄傲起来,尤其是年初,忙于表彰、过节,认为“日子还长,松点劲问题不大”。结果出现一些事故苗头,险象环生。于是,工厂领导提出“开门红60天强化安全监管”。虽然不发文件,但是要在考核时有特殊体现。“不能给开门红60天抹黑”成了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此后,“开门红60天”强化措施就保持了下来。3.“年底倒计时40天”——加个“补丁”那是1996年,新任厂长研究他调查了解的情况,根据年底天气冷,不利因素多,是薄弱环节,而干部又忙于总结的实际,提出要加个“补丁”强化。于是,职能部门在进厂门显眼处立了个鲜艳的倒计时牌,年终前40天,天天看见减数字,“您可不能让数字停下来啊”成了大家互相鼓励的“习惯语言”,形成浓烈的安全生产氛围。倒计时牌立了3年,已经深深“立”在了全体员工的心中,那以后不用每年都动手去换牌,“补丁”意识都仍然永远在起着作用。安全演讲趣味浓该厂于1993年和1998年2次举行厂级安全生产演讲比赛。从基层班组开始,选拔出人员参加车间演讲比赛,再选拔出人员参加铝厂比赛。“层层演讲,层层比赛,层层奖励”。参加演讲的稿件都经过反复修改,内容充实、具体、丰富,语言生动、诙谐、感人,比赛会场气氛热烈、情趣横生,过程经历四五个月,在人们脑袋中留下深刻印象。通讯报道喜洋洋该厂还充分依靠新闻媒体在安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不但为生产班组订阅安全专业报刊,还积极向报刊投稿,反映本单位安全生产新举措、好人好事以及经验教训,表达安全生产管理新观念、新思路,达到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