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哲学理论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21世纪,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及内容将面临着一系列嬗变,这种结果将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近百年来,为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人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现代社会的重大意外事故仍发生不断。从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90年代未日本的核污染事件;从韩国的豪华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我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从21世纪新近在美国发生的埃航空难到我国2000年发生的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和"大舜号"特大海难事故,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近40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的GDP。生产和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浸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正像一个政治家所说:意外事故是除自然死亡以外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为此,我们需要防范的方法、对策、措施,"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1基于科学理论中认识安全哲学⒈安全历史学揭示的安全策略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本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因此可以说:预防为主是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策略和方法。⒉安全文化理论的启示根据安全原理,事故相关的人机环管四要素中,“人因”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甚或包括人的安全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人文素质层面。安全文化建设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入手。这就要求进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安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领域,同时也涉及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本质安全化等物质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意义。由此可看出: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⒊系统科学观点的指导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