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护理课件•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护理操•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01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护理概述定义与工作原理定义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护理(ECMO)是一种用于治疗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医疗技术,通过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在体外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再回输到体内,以支持心肺功能。工作原理ECMO使用外部氧合器和离心泵,将血液从患者的静脉系统引出,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然后通过离心泵将血液回输到患者的动脉系统,以提供心肺功能支持。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ECMO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的实验和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状目前,ECMO已成为治疗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广泛应用。应用场景与优势应用场景ECMO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功能不全,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骤停、严重哮喘等。优势ECMO能够提供持续的心肺功能支持,减轻患者的心肺负担,同时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此外,ECMO还可以作为心脏和肺移植的过渡手段。02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护理操作流程设备准备与连接设备检查连接管路准备血液回路连接电源和气源将氧合器、泵、滤网等部件按照操作指南正确连接。确保所有设备正确连接至电源和气源,并检查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设备完好无损,无故障,并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回路,并进行预充。循环启动与监控01020304启动循环监测血流调整参数监测指标启动泵,使血液开始循环。观察并记录循环的血流情况,确保血液流动平稳。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循环状态,调整泵速、流量等参数。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安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预防出血和血栓形成预防气压伤和溶血保持血液回路通畅,避免过度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泵的压力和流量,避免造成气压伤和溶血。抗凝。预防感染处理并发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管路和敷料,监测患者体温和血象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止血、抗凝、抗感染等。停机与撤离停机准备管路撤离在医生指示下逐步降低泵速和流量,直至循在循环停止后,逐步撤离管路,并做好止血环停止。工作。监测与观察后续护理在停机和撤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循环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观察,确保其生理功能恢复良好。03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评估与监测010203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液体平衡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评估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保持液体平衡,预防水肿和脱水。药物使用与给药途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反应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医嘱,选择适当的药物。营养与液体补充营养需求评估肠内营养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液体补充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溶液。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提供必心理支持要的病情解释和指导。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家属参与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04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成功案例介绍成功案例一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接受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治疗,经过精心护理,成功撤离体外膜氧合循环,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成功案例二一名重症心肌炎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治疗,通过护理团队的密切监测和精心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恢复,成功脱离体外膜氧合循环。失败案例分析失败案例一一名重症肺炎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治疗,但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导管感染,导致治疗失败。失败案例二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治疗,但由于循环不稳定,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最终死亡。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