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杨敏1孙立晨2张国锋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和大众化的来临,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如何多元化教学是当前所必须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针对目前《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授课所致的“教、学不能合一”、“教学内容量大无序,混淆难记”的问题,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方剂学》本专科教学中,旨在整体提高本专科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词:方剂学;以问题为导向;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方剂学》是中医、中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中医药理论和组方配伍、功效、应用等知识为核心,是认识中药、使用药物配伍的课程,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药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与其它相关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现今教学当中广泛认可的两种教学模式PBL(解决问题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进行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1]-[3],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于一体,规避了两者单独应用的劣势,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本课题组从2014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方剂学“分层一体化”教学应用研究和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已经在教学效果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培养学习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方剂学教学现状《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长期以来《方剂学》教学沿袭传统授课模式,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再加上方剂数目多、方中药物组成的繁多、功效治法配伍原则复杂,学生感到易懂难记,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高校各专业《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即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但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故需通过《方剂学》获得与中药相关的临床知识而不是处方能力,基于这一需求,对中药专业《方剂学》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4]。二、《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可简单表述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分层为手段、以方法为途径、以协同为支撑。1、以问题为导向,发现为起点“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3]。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方剂的兴趣,锻炼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辩证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基础,其优点是基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开展的教学模式,时刻不离问题,针对性强、高效率,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等,是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教学模式。但此方法劣势主要表现在整体教材把握不足、层次不分明,教学内容多且无序,混淆难记,教学可控性差,不能保证完成大纲教学任务等[5-7]。2、以分层为手段,方法为途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采用中医药系列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理念,与中药学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手段,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起适用于中药学院的方剂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教学模式主要从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梯队与教学体系来进行分层。根据上述两种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认识到,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两种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则能兼顾教学中学生系统思维与问题思维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对《方剂学》知识点认知、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育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三、《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1、调整教学大纲,适应中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