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工作汇报(1)2004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人口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质服务,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建立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计生优质服务体系,计生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基本情况xx镇位于xx市西北部,辖区面积170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30036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2004年,全镇计生率为95.18%;计划外怀孕率控制在1.5%以下;出生率为11.11‰;自然增长率为6.09‰;“双查”率为95.29%;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男女性别比为100:103;育龄妇女“三查一治”率达85%以上;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达到85%以上;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连续几年无计划生育手术事故发生。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综合治理。章可循。五是镇与各村委会、机关单位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六是完善计划生育干部包户责任制。镇主要领导包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户、镇有关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村委会的工作机制。七是积极协作卫生主管部门,强化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包括个体诊所)b超、染色体技术、引流产手术的管理,严禁为孕妇鉴定胎儿性别,严禁擅自为节育对象摘取宫内节育器、做输卵管、输精管复通手术。个体诊所一律不得开设接生、上取环、引流产、结扎等各项节育手术业务。无《避孕药具经营许可证》不得经营计划生育用品。要求镇卫生院在接收产妇时,首先核查其生育证,不得擅自为无第1页共4页证孕产妇接生,并将无证者的情况24小时内通报计生部门。通过以上措施,在全镇形成了“宣传教育为主,依法行政制约,优质服务引导,部门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2004年,我镇投入3万多元,用于添置设备和装修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的手术室、消毒室等。经费的足额投入,保证了我镇技术服务、独生子女保健、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以人为本,强化服务。1、是深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农村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形成镇、村、组三级宣传教育服务网络。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把计生政策法规,关爱女孩、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作为宣传的重点,找准宣传载体,借助农村卫生站、商业网点的优势,开展计生咨询服务。突出宣传的温馨化、个性化,有效地促进了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逐步形成。同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人口学校作用,加大对育龄群众进行计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借助婚育新风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等机会,向育龄群众发入计生知识宣传品。据统计,我镇2004年计生宣传品入户率达98.13%。累计刷写计生标语300多幅,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国策氛围。2、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自我管理。(1)推进利益导向机制项目。2004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出资4万多元,按农村独生子女户每户3人、每人每年10元和农村纯二女户每户4人、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为全镇906户农村独生子女户和330户农村纯二女户办理了2005年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同时承诺在报销时适当提高报销额,这是xx镇为做好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又一新的奖励机制。保证我镇计生户政治上得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2)加大“村民自治”工作力度。2004年,我镇把“村民自治”作为计生工作的核心,充分调动第2页共4页村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村规民约、计生自治章程、利益导向,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发挥协会“宣传、带头、服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