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发展经济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今天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重工业城市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而对重工业城市而言,其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使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的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2%和7.3%。而长期以来,重工业城市大都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表现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重工业城市传统的生产方式,还直接表现为各种废弃物的肆意排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使重工业城市由于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第1页共7页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gdp约占世界的4%左右,而消费的石油占全球7%、电力占13%、原煤占30%、钢材占27%、铝村占25%、水泥占40%。[1]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重工业城市的任务更为繁重。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呈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变化。[2]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我国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总体情况处在倒u字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重工业城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情况早日进入倒u字形右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二、重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重工业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立刻提上日程,而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却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首先,一些重工业城市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因而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其次,一些重工业城市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就应该高度关注环境状况和资源情况,关心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重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三,一些重工业城市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领悟不深。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单纯地把第2页共7页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