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_____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工作总结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工作总结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年的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换来了伟大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在政治上,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崛起、共产党和人民力量的壮大,为完全改变中国的政治命运奠定了基础;在经济上,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避开成为被掠夺的殖民地经济,最终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道路;在思想上,新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大进展、大传播,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实现了又一次民族的思想大解放。在全民族抗日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济阳这片土地上,济阳党组织带领济阳人民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日军暴行———惨痛的历史罄竹难书1937年10月,日军沿京浦线南下进犯济阳境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济阳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1937年10月16日至26日,日军飞机先后3次轰炸济阳城,炸死无辜村民11人,重伤4人。11月13日,日军进逼济阳县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卫队旅第一团由前线退至济阳,在城北董家道口、郭家、朝阳村一带设伏,又令县长孙骏昌指挥联庄会及县警备队3000余人守城御敌。此次保卫战,守城团丁伤亡XX余人。韩复榘随即率随从换便衣撤回济南,县城失陷。14日,日军开始大屠杀。日军分为若干小队进行搜捕,凡是搜出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尽杀绝,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阳惨案”。一连七昼夜,南门外黄河滩上及黄家场园尸叠血流,惨不忍睹。据事后统计,从县城沦陷到七日屠城的一段日子里,日军共打死守军200余人,杀死民丁1800多人,残杀无辜百姓402人,重伤19人,奸淫妇女102人,烧毁房屋550余间,使上百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见济南市抗战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记录)第2页共8页1937年11月29日,入侵四区(今新市镇)大庄的日军中有3人到韩家村骚扰,被农民杨佐文杀死2人,1人逃回大庄。傍晚时分,百余名日军包围韩家村、吕家河崖,野蛮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达100余人。烧毁房屋380余间,烧掉粮食20余万斤,烧毁大车30余辆,其他农具、家具、衣物全部被烧光,使吕、韩两村几成废墟。日军侵占济阳期间,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不断进行“清乡”、“扫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我县抗日根据地、堡垒村实行令人发指的“三光”的政策,并不断增设据点,扩编治安军,数以千计的抗日工作人员、党员和群众惨遭杀害。济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遭到极大的破坏,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障,民不聊生。县内商号、店铺大多被毁、被抢,数年之内不能复业;私营工业和手工业遭到致命破坏,厂房、作坊被炸,机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就地毁坏,从业者生命不保,四散逃生,市场萧条。学校大部分被迫停学,开办的学校也必须接受日伪的奴化教育。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田园荒芜,乡村凋敝,人民群众颠沛流离,农业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城乡经济全面崩溃,社会秩序极度混乱。二、播撒火种———济阳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具有抵抗精神的济阳人民不甘于日军的蹂躏,到处充满了复仇的情绪。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人,敏锐地看到蕴藏在民众之中的这种强烈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革命力量,毅然担负起了组织民众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重任。1937年抗战不久,党组织就在济阳、商河、临邑边界开始活动。当时,共产党员李逸民、张彩云在同学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7年8月,济商边界组织成立了济阳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点燃了济阳的抗日烽火。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的抗日组织,济、商、临边界的一些进步同学纷纷加入了这个组织。民先队员在敌后秘密张贴宣传品,搜集情报,传送文件,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为壮大抗日力量和济阳党组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