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海上安全新筹码如何防止海上船舶碰撞事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几个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LALA)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研究已斩获新果,那就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无线电/卫星技术的发展,这项新的通信技术日臻成熟雾里看花的通信导航现有的导航、通信设备在船舶避碰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具有50多年历史的船舶导航雷达、约30年历史的ARPA在船舶避碰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雷达工作易受气象、海况和地形的影响,难以确保检测信息的可靠性,基于雷达目标信息源的ARPA及各种“避碰专家系统”存在误跟踪和丢失率高、精度与分辨率不高等局限性。目前船舶间通信依靠VHF无线电话。该方式系人工操作、效率低、频道也拥挤,有时还存在语言障碍等原因,因此不能自动获得相遇船舶识别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以便彼此掌握对方的操纵意图。长期以来,人们对船舶自动避碰问题进行了许多的研究,诸如英国利物浦工业大学的开阔水域中多船避碰知识库系统的设计,日本东京商船大学的“海上导航专家系统”中避碰子系统,但是一直有个缺陷,那就是不具有能发送(或接收)本船(或他船)的避让操船意图,并对其作出相应处理决策的功能。AIS:船——看得见!AIS的目的是使所有船舶都安装无线电应答器系统,使本船让其它装有无线电应答器的船舶“看得见”。船舶之间“看得见”,意味着不需人为介入便能够连续交换重要的航行数据,包括当前航行状态和动态。只有当船舶信息能自动、连续地传送给“所有”船舶时,AIS才可称为无线电自动识别系统。由于安装AIS的船舶的航行信息都是在“空中”传播,为处理AIS信息,(VTSvesseltrafficservice)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只需配有AIS基站,操作员无须逐个查询船舶,利用AIS就可以获得所有装有AIS船舶的完整的数据动态。由于AIS完全独立于雷达,也就是说,基于AIS的VTS无须安装雷达。因此,AIS技术在VTS中应用,其作用不可估量。如果将定期船和固定航线的相关信息经常或者按需加在传送信息中,AIS将成为一种有效的船舶报告系统。其附加的静态信息甚至包括船名、船舶呼号和实际吃水等等。何妨—石三鸟?!基于AIS的新型船舶报告系统、VTS船舶自动识别与动态跟踪处理系统、新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这些系统功能系统如加以整合,将促成船——岸信息联网,从而建成21世纪的新型船舶导航系统。广播式AIS,利用国际专用频道,能够向VTS提供包括船舶识别码、船名、呼号及静、动态等诸多详细、精确的航行信息,并显示在电子海图的显示屏上,因而可使VTS自动、快速、可靠地识别船舶。AIS的出现,为开发基于AIS信息的VTS新型船舶动态跟踪子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AIS融入船舶报告系统,也可作为沿岸国获取船舶及其货物资料的一种重要手段。九十年代以来,和AIS基本同步进展,而又比AIS实施更快的海上航行数字记录仪VDR(VoyageDataRecorder俗称“黑匣子”),与AIS有不可替代的互补功能:AIS能输出VDR所需要的船舶信息,甚至操作的转向速率、船舶横倾角、纵摇和横摇角度等航行状态数据;把船——岸间,船——船间通信的信息供给VDR,而VDR也可将它存贮的信息传回给AIS,通过AIS发送给岸上基站或周围船舶AIS台,这对遇险船舶的救援尤其重要。AIS海岸网的组网能力十分强大、容错性能好、安全性高。AIS使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均为通用产品,又降低了AIS海岸网的建网成本。基于AIS的新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仅由自动化航标设备及AIS应答器两部分构成。无需专门申请遥测遥控频道,无需专用的通信网建设,具有设备少、投入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接入Internet,甚至可使全世界航标资源信息共享的优势。关键是,AIS融入国际互联网,将改变船运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推进船运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技术的前瞻是集成与整合长期以来,船舶驾驶台从早期的单凭磁罗经跑天下,到如今已发展到“设备叠陈、仪器成灾”的状况了。新的系统还在层出不穷,如GPS、DGPS、GLONASS、ECDIS,以及最新出现的AIS、VRD。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保留以往的“系统集成”,还是选择“技术集成”?此处的“技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