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一、噪声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可引起人头疼、头晕、心悸、血压波动、情绪不稳、视觉反应时间延长等反应,影响安全生产,严重的可对听力造成损伤。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且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为噪声聋。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的占32%~42%,中高频噪声所占比例最大。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以及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水力发电企业的噪声源较多,主要噪声源为水轮发电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电动机及变压器。噪声性质为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组、变压器、电动机等;流体动力性噪声如通风机、空压机、首部泄洪等;机械性噪声如水泵、水轮机等。目前水力发电企业的运行人员主要采取控制室监控,按时进行现场巡检的工作方式,巡检点一般设置在主要的设备设施附近,故都会在巡检过程中接触到一定的噪声,其中噪声影响最大的设备为水轮发电机组。而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时也会受到附近设备产生噪声的影响。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的要求8h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可通过定期监测掌握本单位的噪声情况,对于噪声强的场所进行重点监测,从源头降低噪声,对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采取消声、减振、隔离等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噪声,主要手段有:(1)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安装减振基础,并集中布置在主厂房。(2)空压机、风机、泵类独立布置,并安装隔声防爆门。(3)水轮机组、发电机组的盖板、进入门、引出线洞隔板采取减振隔声措施。(4)设置的中控室应布置在副厂房,远离主厂房,安装隔声门,装修内饰面宜采用吸声材料。(5)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在产生噪声的场所,作业人员佩戴防噪耳塞、耳罩或防噪声的头盔等防护用品。二、工频电磁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场含大量的输变电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周围都会产生大量的工频电磁场,主要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作用于人体,对于长期作业于工频电磁场的维修、巡检作业人员,可引起慢性辐射综合症的表现,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疲劳乏力,睡眠障碍等。卫生部发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对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强度的职业接触限值作了要求,见表1。表1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频率(Hz)电场强度(kV/m)505工频电磁场的防护可以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保护等措施,具体的有:(1)降低辐射源。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设备,且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外形和尺寸符合要求。(2)控制接触距离。电气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带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还应有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和防止误操作措施及防直接雷击和安全接地的措施。(3)采取防护措施。屋内外配电装置按照安全净距布置,配电装置用围栏隔开,防止外人进入;在电气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面,装设固定遮拦;配电装置的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也均符合安全要求。(4)加强个人防护。线路工与检修工及相关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高强度工频电磁场暴露下作业时可穿戴屏蔽服、鞋、帽等。三、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