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书报亭XX县区报刊亭日渐衰落曾经会为了去书报亭买份报纸而短暂停留,如今步履匆匆,不再是顾客,而只是过客。飘着书报香的小亭子日渐减少,那些带着油墨香的记忆也越来越远了。街角的书报亭为我们而驻守,我们却一次次将其抛之脑后。直到某天需要买某张报纸时才突然想起,却忘记了曾经的方向。书报亭变身手机售后服务部位于解放路和舜井大道交界处的邮政局,在它的靠舜井大道一侧有一个老随州人记忆最深刻的书报亭,那就是邮政书报亭,现在它怎么样了。10月18日,《领秀随州》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到现场一看,却让人大跌眼镜,以前琳琅满目摆满各种报刊和图书杂志的书报亭一改往日的面貌,成为一家手机厂商的售后服务部,里面摆放的几乎都是手机配件,只在一个很小的柜台上摆放了几份报纸零售。书报亭,这个曾经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小亭子,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消退。据了解,随州市区的报刊亭目前不到20座,零零散散分布于XX县区的各个角落。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媒体一直处于困境中。随之而来就是买报纸杂志人数的锐减。但是减少并不意味着没有。记者在采访书报亭时发现,还是有许多人来这买报纸、杂志。主要是以老年人以及青少年为主。老年人因为习惯使然,觉得电子阅读伤眼,所以还是会选择传统的报纸杂志等。青少年因为家人限制其使用电子设备,所以会买一些爱看的杂志。传统的书报亭变身学生读物专柜舜井大道市二中附近,这是一个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书报店,来到店里,除了店门口零零散散地放了几本报刊杂志以外,店里面摆满了学生教学辅材。“以前各种报刊销售火爆,文学类、军事类、少儿读物类、情感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书刊门类多,买的人也多,现第1页共9页在这些书已经逐渐退出市场,原因是购买的人少了,销量不行,利润下降,所以我们只有选择慢慢放弃。”店主人说。像这种传统书报亭变成学生读物专柜的,大多在学校周边,他们的服务对象有以前的面对社会大众到现在的服务学生,对于那些传统的书报杂志,他们只是顺带着卖,因为还有老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虽然不赚钱,但为了这些忠实的老客户,他们又不忍完全放弃,这些老客户们毕竟照顾了他们十多年的生意。当问到书报亭现在情况如何时,店主人直摇头,无奈地说道:“书报亭不行了,看报纸杂志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每月如果纯粹卖书报杂志,一天的毛收入不够一个人的生活费,过去一期《读者》可以卖出去四、五十本,现在只能卖一两本了。”店主人显得有些无奈。现在的报刊亭卖报刊杂志只是顺带在烈山大道实验中学附近的一家小小书店门口口,我们遇见了来自天后宫的一名71岁的老人,他在书摊前看了看,然后掏出六块钱,买了一本《党史天地》,“以前都是在邮政局买,现在那里不卖报刊了,所以我只有到这里来买。”这里几乎是随州XX县区目前各种书报杂志“最齐全”的书报店了,记者细细数了一下,有将近百种左右,而店里面销售的却是一些畅销书,不用说,这个店的书报杂志虽然多,可以看出,这些仍然是该店的“副业”,他的主业是畅销书。“自从邮政局那儿不卖书报以后,我就经常步行到这里来买。”老人说,“太不方便了,偌大一个城市,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报亭呢。”不仅仅是这一位老人,在书报摊前,我们所遇到的老人都会这样说,书报亭,本应水墨书香,如今却黯然失色。书报亭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表现,现在在随州XX县区想买一张城市地图或当地的报纸,结果是找遍了全市也未能买到,感觉上随州在文化氛围上较太逊了。不少人反映说。网络挤走了报刊亭却给老读者带来了烦恼书报亭的建设初衷是为了占领宣传阵地、提升城市品位、第2页共9页拉动文化消费、扩大就业岗位。曾经,那些书报亭为多少市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如今,随州市区的书报亭数量大幅下降,总的加起来不到20家或者更少。据了解,影响书报亭发展的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以及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看纸质报刊的人大量流失;第二,交通发达,以前骑车以及步行遇到书报亭就可停下来买一份报纸或者刊物,现在点对点式的出行方式已然做不到;第三,城市市容部门对书报亭的管理。有些书报亭脏乱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