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湘教版音乐二下《绿色的祖国》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唱:《春游》2、听:《春野》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三、教材分析:《春游》是李叔同既作词有作曲的学堂乐歌,原为三声部合唱曲。该曲采纳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句幅整齐对称,形式严谨,节奏统一,曲调流畅。《春游》的节奏相当明快,深受当时青年同学的欢迎。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歌中“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一句写得极具意境。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此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与遐想。《春野》是班得瑞乐团同名专集的序幕曲。乐曲轻忽飘渺、铺陈徐缓,恍若扑鼻花香迎风而来,散发着一股唯美的浪漫,像是穿着白纱的少女在花丛中穿梭游移。从他们的音乐中真能感受到花海中散发的馨香,仿佛乘着音乐的翅膀,穿越时空,目睹异常漂亮的风光。四、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日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二)欣赏《春野》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精致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老师指挥部分同学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三)、欣赏想象——春游图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爱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春游》,请同学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3、师:什么是“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为什么会“万花飞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4、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组合一幅“春游图”,并对自己的组合加以说明。5、欣赏“春游图”(展示课件,表现诗词内容),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齐读歌词。(四)、学习歌曲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同学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4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同学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同学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五)、拓展1、老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六)、老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七、教学反思本课课堂效果较好,教学目标达成。重难点剖析透彻,同学领悟完全。附送:2024-2024年湘教版音乐二下《漂亮的夏夜》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夏夜的美,体验夏夜的乐趣,初步培育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大自然中的事物是随季节在不断的变化,以及早晨、中午、晚上、白天和黑夜等这些时间概念,能正确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汇。活动准备:1、请家长配合在夏天的夜晚带孩子外出散步、游玩。2、寻集关于白天、晚上人们活动的图片。活动过程:1谈话讨论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是怎样的?(如冷、热、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