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废浅论现阶段中国死刑的存废问题摘要。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在国内外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死刑在适用了几千年后,人类对死刑的正当性及其作用产生了怀疑,自从废除死刑的主张提出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在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是否公正、是否能预防犯罪和是否符合人道主义。但若谈论中国死刑存废问题,就不能仅仅从三个争议来看待,更主要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从问题争议、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国情出发,综合分析后认为中国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关键词:死刑废除争议国情历史文化一、中国死刑来源及国内外死刑废除概况(一)中国死刑的历史沿革中国的死刑历史一般认为是从夏朝开始。商朝的刑法规定已经比较完备了,这就是所谓的“刑名从商”,刑法还不光是针对个人,比如株连“三族”、“九族”等。直到三国魏晋时期,中国的死刑执行方法才从繁杂规范为“绞刑”和“斩刑”两种,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文明的。秦汉时期,地方官就可以判决死刑并执行了,但后来中国出现了死刑的付奏制度,死刑必须向中央上报,并得到皇帝的正式认可之后方可执行。清朝把死刑分为“立决”和“缓决”两种,相当于现在的缓刑制度,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氏族观念认为血缘承继非常重要,因此法典上规定,一个家族的唯一成年男性犯罪后是可以法外开恩、免除死刑的。进入近代,受时代影响,我国的死刑也从重刑主义走向轻刑主义,死刑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党确定了我国“决不废除死刑,但要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二)国内外死刑废除概况自从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运动从未停止过,到了21世纪,更是方兴未艾。截止到2000年10月,全世界彻底废除死刑的国家达78个,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达37个,仅对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也有10个。与之相比,目前仅中东、北非和亚洲的71个国家仍保留死刑。贝卡利亚曾经说过:“死刑"不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为人们提出了残忍的榜样。”我国对死刑在理论上的共识是减少死刑而非废除死刑,保留死刑而坚持少杀、慎杀,反对多杀、错杀,是我国的基本态度。我国现行《刑法》即1997年《刑法》,是在对1979年《刑法》修改的基础完成的,虽然1997年《刑法》作了许多改进,但直到现在中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为世界之最,占据世界每年被判死刑总人数的大部分,这与人口同中国差不多的印度形成鲜明对比。关于死刑的存废的谈论一直是热点问题,随着世界的发展,废除死刑成为一种潮流,国内外也就此展开了许多讨论,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是否公正、是否能预防犯罪和是否符合人道主义。但死刑的存废对于中国而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还得联系的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认为死刑在中国还不能够废除。二、中国不宜废除死刑的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死刑也有着很长的历史,对于中国死刑的存废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为什么中国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一)从问题争议的三个方面来说①死刑与废除死刑的公正性比较。公正关系到价值判断,首先,坚持废除死刑的人认为刑罚的公正体现在与罪刑相适应,而没有规定什么样的犯罪要求判处死刑。他们认为,即使不存在死刑,比死刑轻的刑罚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就是公平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的,因为死刑废除者也不否认遇到最严重的犯罪时死刑是最公正的,而没有证据能证明比死刑轻的刑罚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是不是就是公平的。其次,废除死刑后,在面对最严重的犯罪时,制定什么样的刑法采取什么样强有力的措施来代替死刑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要权衡各种利益,如何对各种犯罪进行性质上和惩罚程度上的区别并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这样相对死刑而言,在制定刑法方面难免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再次,在实施刑法方面,也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当犯人在定刑阶段,会不会出现执法人员受贿等现象而影响公正性判断呢。答案很明显,没哪个国家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而死刑较废除死刑而言就显得更公正,因为有明确的,社会公认的,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