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盾为矛: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为为了应对不断发展的高突防能力弹道导弹,反导系统需要具有高技术难度和高作战效能的传感器、指挥/拦截系统才能有效地实现弹道导弹防御的既定任务目标。构建一个预警体系灵敏、跟踪体系精确和拦截系统可靠的反导系统,是保卫国土不被核武器欺凌的高科技天盾。天基红外系统要对来袭的弹道导弹进行有效的拦截和摧毁,前提条件是做到敌方导弹刚一发射就能被探测、发现。目前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手段之一是红外预警卫星。红外预警卫星监视视场大,一颗在同步轨道的红外预警卫星可监视大于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面积,部署三颗卫星可全天时监视全球,是发现和监测弹道导弹初始发射的有效手段。弹道导弹初始发射时,尾部灼热的喷焰产生强大的红外辐射能量,为卫星上的红外预警设备进行探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红外预警设备有一个一维长线对红外扫描探测传感器,扫描地球投影球面,实时监视各地区弹道导弹的发射。另有一个高分辨率的凝视传感器,当发现有导弹发射时,让它进行详细的二维观察。电视摄像机作辅助设备辨别真假导弹目标。红外预警系统能及时给出导弹发射地、初步轨道、欲攻击的目标等最原始的信息。数据传到天地一体化信息指挥中心统一处理使用。天基红外预警探测系统的特点是:扩大对弹道导弹早期预警时间;卫星组网,实现全球连续监视;生存能力增强。美国是最早开始天基预警雷达研究的国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第二三代“国防支援计划卫星”已发射了5颗。卫星加强了防辐射能力、抗激光干扰能力和机动变轨抗攻击能力,并增加了反卫星撞击报警装置。卫星上除有核爆炸探测器外,还有红外探测系统、紫外跟踪探测系统、星球探测系统、状态监测系统、信号电子系统和激光通信系统等6种有效载荷。其红外敏感探测器采用有6000个探测元的双色焦平面阵;第一色的探测波段为短波红外,波长为2.7-2.9微米,第二色为中波红外,波长为4.3~4.4微米;短波红外用于探测处于助推段的第1页共5页导弹,中波红外探测处于飞行中段的导弹,紫外跟踪探测器用于跟踪弹头,激光通信系统用于“国防支援计划卫星”之间的通信。由于双色探测器系统能同时记录两个波段的光谱信息,而不必使用光束分离或光束色散系统,亦即采用全反射光学系统的镜头,便能满足多谱段的探测,因而使红外探测系统得到简化,也增加了可靠性。卫星采用了星上延时和多路传输技术,使星上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反导预警雷达在战略或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预警探测雷达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俄两国的反导体系都是从预警雷达建设开始的。因为没有预警雷达发现来袭的弹道导弹并为导弹拦截体系给出尽量多的预警时间,整个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就根本无从谈起。战略预警雷达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空间目标识别收录。在和平时期预警雷达时刻处于导弹预警值班状态,对于空间内出现的目标进行识别、研判并编订轨道数据库;如果在新轨道上发现了新目标,立刻进行识别和判断,如果是旧目标变轨,则立刻纠正数据库内的轨道数据,如果是别国发射的新太空目标,则在数据库中新建目标数据,以便今后不断跟踪记录。第二,计算落点和目标弹道。反导系统中目标探测雷达在发现、截获和跟踪目标之后,根据提取的目标轨道参数,判定被观察的目标是弹道导弹目标之后,计算其弹着点及发射点,将弹着点与发射点的坐标、预警时间,及时通知被保卫地区和反导系统中的指挥控制中心与有关拦截发射装置。第三,配合指挥中心制定作战方案。确认导弹攻击本土后,立刻转入对导弹目标群的跟踪状态,根据导弹的数量和飞行参数制定对于这个目标群的拦截方案;比如,对于少量近程战术导弹来袭,可以将导弹参数发送至处于战区值班的“宙斯盾”舰(假定讨论的是美国导弹预警雷达体系),舰上的火控跟踪雷达按照预警雷达发送的目标数据,进行精密跟踪和参数测量,构成拦截条件后,立刻发射“标准”系列末端反导拦截弹进行拦射。如果来袭的目标群是远程甚至是洲际弹道导弹,则立刻第2页共5页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拦截成功概率最优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火控雷达,火控雷达根据数据开始引导拦截弹进行射击。第四,目标的分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