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安全文化的事故预防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生产企业领域,当我们还在为各种各样的伤亡事故而苦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时,却发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业绩竟然如此骄人,他们其实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影响生产时间也算作了事故统计对象,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正是企业安全文化使他们摆脱了事故的阴影。1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定义见仁见智,一般认为是指企业通过开发、总结、学习、借鉴等方式建立专门用于预防企业内各种事故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包括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安全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规章制度、安全习惯以及各种安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的实际应用等。同企业文化类似,企业安全文化也由安全精神文化层、安全制度文化层和安全物质文化构成。1.1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文化是指企业高层领导和员工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以及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伦理道德。它是安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还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判别一个企业是否真正拥有自身企业安全文化的标识。包括以下三方面:(1)安全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安全奋斗目标。只有确定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层的积极性,使每个员工将自身的工作与最高目标有机结合。可以说,安全最高目标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凝聚剂,也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安全素养和追求的最佳体现,它不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原动力,而且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2)安全哲学思想。是企业领导者及员工在所有组织活动中的安全基本信念,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行动依据,也就是安全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不仅仅表现在一些表面口号上,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安全工作的实际行动,如人、财、物的配置原则及评判标准,“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等的思想和行动落实。(3)安全伦理道德。指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调节各方面关系的责任与义务、行为准则及规范。它具有非强制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安全工作中的对错、得失、苦乐等基本观念,处理某些关系或评价某些行业为的疾恶扬善的感情倾向。如“三违可耻”等。1.2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中重要的实施环节,也就是管理环节。指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力、规范各种安全行为的所有制度总和以及落实这些制度的行为表现。安全制度文化不但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体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企业中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各工种(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等。1.3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处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表现为:一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安全警示标牌、安全用品的使用以及安全设施、防护用品、监探监测装备的应用等;二是先进的管理方法、工程技术手段的运用。包括正常的安全工作,如安全大检查、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等。它一方面是安全精神文化的现实显现,另一方面又是安全制度文化的落实检验。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折射出安全制度文化的成效。通过安全物质文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它是整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外部形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因此易被大家感知和评价。2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企业事故,一般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职业中毒事故(广义的讲,也包括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效率降低的事件)。事故原因可大体分为“人因”(人的原素)和“物因”(物的因素)两类,也有按人、机、环境划分的,分为人的失误、机械设备故障和环境不良因素,只不过是分类对象细化而已。据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表明,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为差错所造成的。日本学者在1980年统计中指出,日本制造业在该年度的死亡人数为106162人,其中因人为差错导致事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