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水泥制造业10年职业危害调查(作者韩少波,韩平,李华)水泥制造业的职业性危害主要有粉尘、噪声、一氧化碳、高温等,如何治理和改善水泥厂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是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摸清肥城市水泥行业的职业性危害情况,我们于1993~2002年连续10a对我市9家水泥制造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1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程度等。按照省建材行业职业危害调查实施方案、标准要求,对接触不同有害因素的生产工人分别进行职业性查体,内容包括职业史、既往史、症状、健康查体,并进行X线胸片、电测听、化验等专项检查。1.2方法1.2.1基本情况的调查由劳动卫生医师逐年深入工厂、车间采用填表的方法进行。1.2.2有害因素测定严格按照(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三版及(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卫生分册定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质量法,使用上海宏伟仪表厂生产的FC-A-3型粉尘取样仪:一氧化碳测定,使用湖北卫民医疗器械厂生产的QG-80A型大气采样器及日本产的(无型号)一氧化碳测定仪;噪声测定使用江西吉安红声器材厂生产的ND2型精密声级计和偌频程滤波器。高温监测使用天津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的FSR-Ⅱ型单相辐射热计。仪器使用前均经国家计量部门校正。粉尘分散度测定为滤膜溶解涂片法。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用焦磷酸法。1.2.3职业性查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制定统一体检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病医师定期进行。2结果2.1基本情况本市共有水泥厂9家,分属市、乡(镇)二级,年产设计能力在2.27~30万t之间,均采用塔式机械立窑生产,为中、小型建材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生料破碎→配料→生料磨→烧成→水泥配料→熟料磨→水泥仓→包装。9家水泥厂共有粉尘作业点211个,一氧化碳作业点74个,噪声、高温物理因素作业点193个。现有职工3680人,其中男2702人,女978人。接尘人数为1947人,接触一氧化碳和高温人数339人,接触噪声人数为1001人,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约占职工总人数的89.3%。2.2生产环境职业危害测定情况2.2.1历年职业危害监测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10a粉尘监测结果平均合格率为42.44%,以1995年合格率最高,2001年合格率最低。1997年以前粉尘平均合格率高于1998年以后粉尘平均合格率,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8.59,p表1肥城市水泥制造业历年职业危害监测结果比较10a噪声监测结果,1996年合格率最高,1998年合格率最低,10a平均为33.22%。噪声平均合格率各年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4.97,p2.2.2不同种类浓度测定结果生料系统10a共监测粉尘点851个,最高浓度为513.5mg/m3,平均浓度为23.9mg/m3,超过国家标准(2mg/m3)10.95倍;熟料系统10a共监测粉尘点763个,最高浓度为748.7mg/m3,平均浓度为29.1mg/m3,超过国家标准(6mg/m3)3.85倍。见表2。表2肥城市水泥制造业不同种类粉尘浓度测定情况(mg/m3)2.2.3粉尘分散度测定石灰石破碎及生料系统粉尘粒径以2~5μm以下的尘粒,见表3。表3肥城市水泥制造业不同种类粉尘分散度测定情况2.2.4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各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高的为红粘土,占54.26%,最低的为水泥尘,占6.06%。石灰石占9.84%,煤尘占6.79%,生料占17.23%,熟料占8.82%。2.3职业性查体结果10年中每2~3a进行1次职业性查体,共计2976人,占应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接尘人员查体1725人,接触噪声人员查体938人,接触一氧化碳和高温人员查体313人,共检出Ⅰ期以上尘肺病人5例,占受检人数的0.29%,检出轻度以上噪声性耳聋病人132例,占受检人数的14.07%;检出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2例,占受检人数的0.64%,10a共检出各种职业病人139例,检出率为4.67%,见表4。表4肥城市水泥制造业10年职业病检出情况据统计,10年间共检出疑似尘肺病患者(0+)211人,占受检人数的12.23%;检出高频听力损伤患者379例,占受检人数的40.41%;10年间共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高温中暑病人15例,占接触人数的4.42%。3讨论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任何粉尘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组织纤维化,表现在X线片上的各种改变,长时间接触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