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学必修课大学时,有些事情你必须去做self-educationawareness对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我们要足够聪明,能为自己设计出完美的大学教育。在短短的四年间,我们将可以很有计划地去寻找机会,去建立关系,去利用资源,并通过自觉的训练,最终培养出过人的鉴别力、方向感和眼界……北京博集天卷发行有限公司张锐任羽中著序一:大学的实验室精神(1)张锐/任羽中张锐大学生活、大学教育与self-educationawareness(自我教育的自觉),在动笔写这本书之前,我特意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联系了10个刚刚毕业的大学同学,问他们两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有缺憾吗?你觉得你的大学教育有缺憾吗?对第一个问题,十个人中有八个说没有缺憾,两个说有,一个的理由是没有谈过恋爱,另一个的理由是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里可以尽情享受青春与自由,可以理直气壮地在校园中多愁善感或者好高骛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无疑属于“有闲阶层”;而从财富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现在每个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现金流(收入)的预期,然后将这个现金流做一个折扣变现的分析,基本上我们也可以把大学生归于“有钱阶层”。尽管这些钱还没有真正装在口袋里,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未来的财富带来的心理上的积极效应:每个大学生都是可能受市场追捧的概念股,尽管口袋很瘪,可是对自己的预期都不低。因此中国的大学生呈现出一种和中国股票相同的特点:很高的市盈率(每股定价/每股盈利),牛气冲天——当然是在泡沫还没有被戳破之前。嗦了上面这一段,其实是想证明,基本上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会很有意思,都会值得回忆,这也是那么多关于大学生活尤其是大学爱情故事的小说能火起来的原因。但是,我们这本书关心的话题却并不仅仅是“大学生活”,而是“大学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从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来。与第一个问题截然相反,十个人中有九个人认为自己的大学教育有缺憾,理由林林总总,有非常概括的:荒废了太多的时间、没学到太多有用的东西、觉得自己懂的很多却找不到工作等等等等;也有非常具体的:英语学得不好、口才不够好、性格上有弱点等等等等。惟一一个没有缺憾的人的理由是:我已经尽力了,再读一遍还是这样——于是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对今日中国的很多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倾向于对自己接受的大学教育表示否定和失望。第2页共8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8页你可以反驳说这个调查的结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人都可能永远会觉得学无止境,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谦虚”了起来,或者,并不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有问题,而事实是学生自己不够努力。甚至你还可以论证这个小小的调查在样本上有偏差——这十个都是我认识的人,因此他们可能都是像我一样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完美的大学教育的人。这样的反问提醒我们,在本书中,我们将不会过多地谈论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完美的大学教育。这个问题应该留给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一方面强调“与国际经验接轨”,一方面又拒绝考虑改变学生社团的注册管理制度的“中国特色”;或者花无数的美金去聘请“海归”学者,却不舍得在学生就业指导培训上认真投资。序一:大学的实验室精神(2)张锐/任羽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将从学生的角度来讨论:如果你要一个完美的大学教育,你就必须要有self-educationawareness。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你面对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生的竞争,你面对的是一个自助式的教育环境,你要靠自己,去设计和取得一个完美的大学教育。教育模式的变化张锐/任羽中田园牧羊式教育VS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教育。工业经济早就毁坏了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可当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却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大学生们千辛万苦,闯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来到大学的校园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大群绵羊中的一只,悠闲地徜徉在草地之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牧羊人要么不存在(想想看一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