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当前,*正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资源型地区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我县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发展”,其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和途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一、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资源型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资源衰竭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由于矿产等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利用,资源消耗加快,而替代产业尚未形成,面临“资源竭、经济衰”的威胁和境地。如云南东川市缺乏后续产业,随着铜矿资源的枯竭,东川矿务局破产,东川市由地级建制降为昆明的县级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矿竭城衰”地区。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都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经不起市场的“风吹草动”,抗御风险能力脆弱。一旦主导产业衰弱,就会引发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问题,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形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随着资源的加速开发,生态、水、土壤、大气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修复困难较大。XX县区是典型的因锡矿开发而兴起的矿业城市,*年采选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75%,全市近60%的从业人员分布在矿产资源采选冶加工业。近年来,以锡为主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锡金属资源保障年限不足10年;采空区、采矿废石、冶炼渣及尾矿占地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复垦率仅为0.1—0.2%,远远低于全国12%的水平,人地矛盾突出。4.地区基础设施较差。资源型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投资环境不佳,加上建设初期贯彻“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造成基础设施欠帐,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缺陷第1页共13页较多。5.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繁重。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寻求接续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艰巨。由于现有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单位产品附加值不高,一些资源型地区仍处于“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境地。(二)*县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矛盾表现*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已初步探明境内共有矿产地216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23处。矿产资源有锡、锌、铟、铜、钨、铅、金、银等11类47种,保有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于马白、南捞、夹寒箐等地。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基地(储量为43万吨),全国第三大锡资源基地(储量为52.1万吨),XX省第三大锌资源基地(储量为339万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00亿元以上(按1999年云南地质矿产价计算方法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县积极推进矿电结合,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引进县内外资金开发矿产资源,初步形成了采、选、冶相配套的矿业开发格局,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县内有各矿产开采权企业84个,其中:有色金属矿山企业34个,非金属矿山企业50个;*年全年矿石开采量191万吨,其中有色金属145万吨。有选矿企业27个,设计日处理矿石规模6740吨。有硅石、铜、钨、锰等冶炼企业7家。*年实现矿业产值75700万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产值的70.8%;创税441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3.84%。作为资源型地区,*在加快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1.资源利用率低,增长方式粗放。由于国家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条件较低,一些不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或业主钻政策空子,导致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较为混乱。不具备矿产资源开发实力的企业和业主进入以后,其后续资金、技术实力较弱,投入不到位,导致采矿规模小,开采加工方法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收富拒贫、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较第2页共13页低。*矿业经济增长长期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撑,走的是资源开采、输出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粗放型发展路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