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是多少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培育和进展同学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沟通的能力。3.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难点:能再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渗透列表解决周长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3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4根,棉线,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手帕。预习设计用小棒摆出你喜爱的图形,并算出周长。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1.观察桌上的学具有些什么?2.同学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29分钟)1.围一围。拿出一根线,围成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板块一〗1.让同学观察桌上的学具有些什么。2.揭示课题〖板块二〗1.要求同学用线围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并指名说说你围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量最方便?(同学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将围成图形的那段线2.摆一摆。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自己操作或同桌一起操作,注意摆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同学的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1)用4根长3厘米的小棒拼。(2)用4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3)用2根长3厘米和2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4)用这8根小棒拼。3.拼一拼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两人一组拼。选择几种,算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思考: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有什么重要的发觉?4.量一量同学独立量一量,再算出它拉直量最方便。)2.先让同学选出几根小棒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问:你是怎么摆的?周长是多少?3.让同学两人一组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提问: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有什么重要的发觉?4.让同学先量一量,再算出它们的周长。沟通时提问:你量了哪几条边?是不是每条边都要量?你有不同的算法吗?5.先让同学估一估,再量一量们的周长。5.估一估估量手帕和桌面的周长,再量一量、算一算再选择生活里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简单的图形估估、量量、算一算你还能估哪些物风光的周长?能算一算吗?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1.完成补充习题第52页第2、3、5题。四、家庭作业1.《一课一练》第46页第1、2题。2.优生自主学习《走进数学王国》〖板块三〗1.同学当堂作业。2.集体评议作业。3.有错的及时改正。4.阅读“你知道吗?”〖板块四〗1.两项作业不作全班统一要求,根据班上实际情况分层布置。2.老师布置自学《走进数学王国》,适当进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