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层次的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安全工作是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有人发现了“安全生产规律”,认为我国目前正处该规律所揭示的“事故高发期”;所以无论怎样努力工作,仅能使事故增幅有所下降而已。对此,一些人还随声附和,但又自知“事故难免论”难以服人,便创立“GDP决定论”来为其提供理论支持。这使不少安全工作者心理受创,使安全工作不仅推进困难,而且效果欠佳。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树立做好工作的信心,必须重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关于落实“五要素”的系列评说之二安全精神文化处在其空间结构的最深层,它是无形的、内隐的、不易觉察的,是蕴藏在人的头脑中的各种观念,是以意识形态来表现的。例如以人为本的谋事理念、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念、劳动保护的政治观念、不安全不生产的法制观念、以文明卫生和行为安全为美的审美观念、崇尚安全的各种信仰,等等。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事物产生的内因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各层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任何文化都是人的自觉之为的产物,都是社会实践中出于某种目的而产生的想法、观念、主张、信仰等,以此为基础,才有了实现这些想法、观念、信仰的行为活动,进而才会为确保这些活动的正常开展,使活动取得成效而去发明创造、去投入人力物力、去制定相应制度和规范并落实责任,才会产生与之有关的物质或物化的东西。例如远古时期,人们在生存威胁极大的情况下,活着是首位的,也是不易的,这样,人们就把平安的活着作为理想、信仰与追求;但又由于认识的局限及活动能力的制约,很多奇异现象无法解释,导致以生存、活着为核心的信仰与追求的实现难度很大,于是就产生了神灵的观念,接着就有了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和各种清规戒律。为了使祭祀神灵、祈祷平安的仪式隆重些、方便些,人们还想到了建造神庙和塑造神的偶像,诸如此类。同时,又促进了工具的制造和艺术的产生,如石刀、石斧、骨针等各种原始工具不断地被制造出来,有了崖壁刻符、围猎游戏和分食狂欢等各种原始艺术。又如当代,在“文革”时期,安全文化惨遭被革除的厄运。“安全第一”的观念受到批判,崇尚安全、注意安全被视为“活命哲学”,不合时宜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倡导,成了鼓励冒险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敢于冒险,成了很多人争先恐后的事。诸如“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等事迹层出不穷。那个时候,人们不再开展安全活动,不再进行安全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等也都失去意义,载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版物被束之高阁。因此,安全文化的器物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都是精神层次的物化或对象化;而处在精神层次的安全文化是人们的安全思想、情感、意志、信仰、价值观等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综合反映。以价值观为例,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等等相对立的问题作出主观判断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一项事业的安全文化,是以保护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取向的人类活动之总和。安全价值反映了人际关系上的生命观、价值观、经济观、伦理观、人权观以及发展观等问题,以期形成公认的与社会及时代相适应的价值标准。它是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价值和劳动能力、人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生活、生存的基本保障及其风险的化解等权益希望得到尊重的要求;它对规范安全行为,对建立安全制度,增强人的责任感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安全问题的背景因素社会存在,是各种文化产生的条件,也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决定因素;而安全精神文化是以各种相关事物为表现形式的安全文化的灵魂。例如事故频发,死伤人多,人们的安全意识会因此而增强,安全观念会有所更新,安全文化会有一个阶段性顺利发展的机会;事故少发,伤亡率低,人们的安全意识会有所减弱,安全观念会淡化,安全文化会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五次事故高峰和安全管理机构的反复撤并,以及安全管理职能的多次转换,这些历史事实,都表明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