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同学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同学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学情分析:同学对浮沉现象已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强烈表述自己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同学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再通过沟通让他们体会到浮沉现象探究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同学进一步讨论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会浮沉现象的神秘,培育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育细致观察的习惯。3、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浮力的例子。教学准备:同学准备:橡皮、玻璃球、木块、橡皮泥、气球、泡沫、直尺等。老师准备:水槽、钩码、橡皮筋、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师:大家喜爱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日老师给你们一个关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小故事,好吗?是这样的:在森林里,灰太狼正在追赶喜羊羊,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喜羊羊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灰太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便大声喊道:“我这就追上你!”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同学回答)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有趣的浮沉现象。【设计意图:本课以动画片中的人物故事入手可以激发同学的兴趣,同时直切本课的主题——浮沉现象】活动二:探究物体的浮沉师:预测一下你带来的实验材料,放到水中后,会有什么现象?各小组请做好记录。(分组预测)(同学汇报观察结果。)师:那动手来试试看吧。(分组观察:把气球、塑料泡沫、木块、橡皮泥、玻璃球、乒乓球等放入水中。)师:能说一说你们的发觉吗?(同学汇报)师:我们用手来把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按到水里试试,你有什么发觉?生:比较费劲,手要用力。生:用劲按下去之后又会在浮上来。师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设计意图:探究活动用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预测与验证,有利于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引发同学提出问题,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化。]活动三:探究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师:刚刚我们看到有的物体会浮,有的会沉,浮起来的物体我们刚才知道了它是受到水给的向上的浮力,那沉下去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浮力作用呢?生:会受到,因为它也在水里。生:不受,因为它已经掉到底下了。师:那怎么样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同学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生:我们打算用橡皮筋来钩住砝码,(砝码可以沉到水底)通过看皮筋的长度有没有变短。师:恩,你的思路不错,那变短了说明什么呢?生:说明受到浮力的作用。师:那这样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有那些?(同学回答,老师指导。)同学陈述实验过程:我们要先用直尺测出橡皮筋挂钩码在空气中的长度,然后把钩码放入水中要完全浸没然后再用直尺测量一下橡皮筋的长度,比较一下两次长度。假如后者比前者短,那说明受到浮力。(实验过程中必须是同一根橡皮筋和同一个钩码)师:那接下来就开始你们的实验吧!!!(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老师在旁观察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接着上一环节同学发觉浮力而来的,意在让同学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表面现象并不能够告诉我们真相,只有通过设计实验、做实验来验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活动四: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轮船)生:轮船师:今日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放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到了浮力吗?(同学沟通回答,老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同学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让他们举生活中应用浮力的例子使他们明白科学就是为生活和社会提供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