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得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95%以上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素质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第一”已从本世纪初期的经济概念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安全已成为一切工业生产的前提,由单纯的安全技术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已成为当代工业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生产及生活问题时一种科学思维模式和哲学概念,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构成:一是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追求强度;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三是个人及群体的影响。个人安全文化素质和企业安全文化场的强度是诸多影响因素中主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行为动机的作用力称为安全文化强度。它的强弱将有力地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安全文化是指体现在员工身上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模式。例如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安全第一”观念的强度,是否能构成自觉行为方式的意志;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安全行为的自觉规范的能力;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自觉的用三不伤害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总之安全文化是决定人员安全品质的关键素质,也是最有整合能力的素质。人的生理、心理及技术素质是通过安全文化整合成人的安全素质。实践证明,生理、心理及技术素质很好的员工并不一定遵章守纪,有时越是这三个素质很好的员工越敢于冒险违章,这常是有意识不安全行为者的特点。只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动机的人才能正确发挥其生理、心理及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安全高效的生产者。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一系列反映时代要求的本质特征。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展生产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状态,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共同追求,而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几年来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国家虽然三令五申,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屡禁不止,人的违章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重大隐患依然存在,企业疲于应付对事故的处理。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造成浓厚的安全氛围、职工实行安全自主管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形成,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企业大量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而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以往我们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而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的素养,没有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因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需要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