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先进安全文化建设长效安全机制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东曲矿西山煤矿总公司东曲矿位于山西吕梁山脉东麓,汾河古交段南岸,扼守古交市东大门。目前,东曲矿按照焦煤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作为在建的古交电厂的配套项目,正在进行矿井改扩建,努力提高煤炭产量,力争在20xx年原煤产量达到500万吨,成为煤炭集团公司的主力矿井。对于煤炭生产企业,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这不仅是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煤矿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更是广大煤矿职工对安全的热切期望。保证安全,实现安全生产,已成为煤矿管理者矢志追求的目标。安全文化建设的渊源与思路多年来的安全生产实践告诉我们: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除了煤矿作业条件复杂,水、火、顶板、瓦斯、煤尘等自然危害严重之外,还有煤矿装备条件、管理水平和煤矿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矿井抵御灾害的物质基础越来越牢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因素欲显突出,主要表现为:职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贫乏、安全能力有限、安全行为不规范,其中尤以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问题为最。为此,我们对职工安全意识问题、安全行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煤矿职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在许多职工甚至一些管理人员中仍存在着“煤矿事故,难以避免”、“生死有命、福祸在天”等错误思想。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职工在接受安全培训时,敷衍应付,不求甚解;在日常工作中,麻痹大意,我行我素;有些职工甚至有恶意违章、出风头、充好汉等不良倾向,一旦引发事故,往往认为是运气不佳,时运不济,在所难免。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畴,而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跳出传统管理的圈子、把安全放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通过在企业构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安全文化,借助文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引发职工安全观念的变化,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安全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是解决当今煤矿安全问题,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些年来,我们东曲矿一直致力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曲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之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确立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文化的力量在于文化群体拥有一致的价值理念并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我矿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从安全理念的凝练和倡导入手,并经历了一个安全理念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之初,我矿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这个基本目标为出发点,努力培养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全矿大力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氛围,并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切工作都以安全为本。随着矿井安全状况的稳定发展,我们注意到,由于职工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外,开始讲求生活品质;同时,一些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职工带病上岗作业,给安全工作造成了新的威胁。为此,矿上适时地将安全理念扩展为“安全——健康”,抓安全工作,既要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还要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在外界眼中,煤矿工人“傻、大、黑、粗”。这种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煤矿工人在言行举止、文明修养上确实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文明表现,如违章蛮干、乱扔乱放、不讲卫生、聚众酗酒等现象,既有损当代矿工形象,也不利于职工自己的身心健康,更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隐患。经过不断的总结凝练后,我矿最终形成了“安全——健康——文明”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集中反映了我矿在对待安全问题上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人本思想;同时,这一理念反映出安全工作对企业、职工双方都具有约束性,企业不仅要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健康的、文明的生产作业环境,职工自身也要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保障身体健康,注重文明修养;此外,保证职工人身安全、身体健康、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对职工自身、对企业、对社会三方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