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察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它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1991年《安全文化》报告的面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开始主要是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自发行为。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此后,在政府和有关社团组织的推动下,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煤炭、冶金、建筑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安全文化这一概念。目前,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正在我国勃然兴起。如何建设新形势下的安全文化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核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基础,以应急预案为保障,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是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珍惜生命,关爱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伤害,进而不伤害他人和环境;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要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包括安全生理素质、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技术素质及安全文化素质)。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的安全匹配,实现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治企和“以人为本”是一致的,也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严格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意识。要强化问责制,增强责任意识,让各级安全管理者感受到安全生产的责任和压力。要强化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执行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是否能与企业管理有机渗透和融合。健全安全制度、强化落实机制就是促进安全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的重要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其核心是确保安全生产“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要努力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企业发展规划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企业经营考核之中。只有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层层分解、严格追究,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执行落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一把手”抓安全的领导负责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实施安全责任监控、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以此对发生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本质安全是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实现本质安全,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要集中力量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和防范保护装置,提高综合防御能力。近年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与加大投入、治理隐患、提高安全保障是分不开的。如煤矿企业的“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电力行业的系统保护设施,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工艺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各行业的消防及防爆设施等,都必须加大安全投入,确保装置完善配套。——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