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百年历程及其启迪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莱纳州的海滩上,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飞机试飞成功,从此揭开了人类从事航空活动的新纪元。今年,在全世界隆重纪念飞机发明100周年时,环球辽阔的蓝天上已有近50万架飞机在翱翔。百年来因飞行事故坠毁了数以10万计的飞机,付出了无数的生命代价。当1921年美国开始统计飞行事故万时率时,平均每飞行1万小时发生46.8起严重飞行事故。如今,世界民航飞机的飞行事故万时率已达到0.01的水平。民航飞机已成为人类外出旅游的最便捷、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航空安全走过了坎坷的历程,这段历程,也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迪。一、飞行事故使各国空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军队拥有世界上第一架军用飞机之前就发生了飞行事故。1908年9月17日,美国陆军从莱特兄弟公司购买第一架飞机,在验收的最后一次飞行中发生严重飞行事故,飞机起飞后因机械故障而失去控制。陆军中尉塞尔弗里奇在飞机坠地后不久死亡,飞机发明人奥维尔·莱特受重伤。事故原因是一只螺旋桨松脱,发生剧烈振动,使飞机失去控制。在“航空兵”诞生时,飞行事故随之发生。1912年,英、法等国在其军队里成立航空队,世界上军队里的一个新成员“航空兵”就诞生了。是年的9月10日,英国皇家军队航空队的一架飞机在飞行中因机翼蒙布撕裂而坠毁,2名飞行员死亡。从此,飞行事故就一直伴随着各国航空兵部队的成长历程,如同挥之不去的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中,参战国以“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为最高行动准则,而把飞行事故的损失看成是战争代价的可以接受的一部分,导致参战国发生飞行事故损失的飞机,是战损的飞机的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中,参战国因发生飞行事故损失的飞机,是战损飞机的1.1倍。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损飞机20500架(包括在地面被炸毁),而因飞行事故损失的飞机则达21000架之多。在空战最激烈的1943年,美国空军战损飞机3847战,死亡飞行员2392人;而因飞行事故损失的飞机则达5024架,死亡飞行员3426人。朝鲜战争(1950~1953)年)中,按照美军的统计,被中、苏、朝部队击落的飞机有963架,另有78架坠毁原因不明(我方公布的击落美机的数据为1309架),但因飞行事故损失的飞机则达945架,死亡飞行员1144名。1980年4月24日,美军前往伊朗营救人质的“蓝光行动”中出动8架直升机和6架运输机,因机械故障1架直升机中途返航,1架迫降后无法继续飞行,另1架与运输机相撞起火,造成直升机和运输机各1架烧毁,特遣队员在大火中8死5伤,营救行动被迫中途夭折。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出动1730架飞机)在作战中损失飞机29架,因飞行事故损失飞机则达34架。美军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2001年10月~20xx年6月)中,在享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没有飞机被击落,却有9架飞机因飞行事故坠毁,造成11人死亡。二、飞行事故原因调查,促进了飞机研制技术的进步最初,对由于机械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人们采用提高飞机局部的强度设计来解决。这是一种直观的、缺乏理论指导的处置办法,它与消除导致飞机局部结构破坏的颤振等原因不发生关联,因此不能有效地制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在此后的发展中人们逐步发现,只有对系统失效模式的理论分析、故障再现试验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从更深层次上解决飞行事故暴露出的各类问题。每起机械原因事故调查几乎都揭示出该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从理论上弄清楚这种失效模式,有针对性地改进系统的设计,防止这类失效再次发生,才能有效地降低飞机的事故发生率。这种对飞行事故的处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1.颤振事故20世纪30年代,英国蛾式歼击机连续发生9次在大速度时空中解体事故。20世纪40年代,英国台风歼击机在3年间发生20起空中解体事故。研究这些事故,发现蛾式飞机在高亚音速时机翼发生的颤振、台风歼击机发生的由升降舵振动引起的水平尾翼颤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此制订了新的强度规范,使此后设计的飞机避免了发生同类问题。2.疲劳事故1952~1954年间,最早投入使用的喷气式客机英国慧星客机先后坠毁8架。从深海中打捞出的残骸上找出了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