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现状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劳动用工形式呈现多样化。自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规章,使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从6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市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职业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一些重点地区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遏制,职工的健康监护得到很大改善,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职业危害在某些行业、企业仍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形势不容乐观。现将我市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病发病情做如下分析。1我市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病发病情况我市现有厂矿企业712家,其中全民、集体企业128家,乡镇企业584家。2001年根据职业病报表统计,我市各类企业现有职工19724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8030人,占职工总数的40.7%,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占6.5%。我市职业病发病主要以尘肺病及职业中毒为主。截止2001年底,全市现患尘肺病患者1237例,占全省病例的12.6%(2001年全省现患尘肺病例9811例)。以矽肺、煤工尘肺和石棉肺为主。累积尘肺病患者1534例,因尘肺病死亡297例,且主要分布在煤炭、采矿、机械等行业。从统计资料分析看,我市职业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人群分布出现由相对固定的职业人群向社会流动人群中转移,职业病的发病和死亡呈现年轻化,接尘工龄短的趋势。尘肺病人是目前职业病的主要病种。其中急慢性职业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职业病危害不仅严重损害劳动力,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给职业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高昂的诊治康复费用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市工业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病防治任务越来越重。但是我市防治工作还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1职业危害因素增加,防治任务艰巨我市是以矿山开采业、原材料加工业、机械行业为主的市(区),很多中型企业是70年代建设并发展起来的,各工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防护措施等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工矿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较为严重,对职业病防治投入不足,企业在改革中不同程度削弱了职业卫生防治管理、人力和经费。加之,职业危害的“三个转移”(即从国外向国内转移,东部沿海向西部转移,大中型企业向乡镇企业转移)为我市职业病防治也增加了难度。一些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漠,无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严重侵犯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均未按国家和卫生部要求进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预防性卫生监督的设计审查。绝大部分企业职工从事有害作业前不能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及时查出职业禁忌证人员。对在职职工的定期健康检查及尘肺病复查不按照“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有关要求按年进行。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轮换工、合同工、临时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他们是接触职业危害最严重的人群,有些企业将劳动合同终止危害从固定职业人群向社会流动人群的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许多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1.2职业病防治管理及防治队伍薄弱,防治经费不足,职业卫生宣传及执法不力由于多数职业病缓慢,往往引不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缺乏认识,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增长,致使防治经费紧张,监测设备落后或没有,缺乏起码的工作条件。至使职业病防治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未列入社会医疗保险的内容,使一些患者被迫中断治疗和康复。全市(各县)现有的职业病防治队伍力量严重不足,缺乏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才,相对当前职业危害情况,现有的职业卫生队伍还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的需求。由于缺少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许多劳动者缺乏职业卫生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意识差,导致对个人卫生防护用品的不愿使用和不正确使用,受到职业危害的危险度增加。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不能依法享受劳动者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