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规定为规范我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应急预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本规定。一、应急预案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要以《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为指导,以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依据,按照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总要求,不断增强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预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应急准备按预案落实、应急处置按预案实施,努力使应急预案真正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依据。(二)应急预案管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科学规范、保障有力的原则。(三)应急预案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二、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一)应急预案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二)本市应急预案体系由六类应急预案构成,即: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急保障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1.总体应急预案。包括市总体应急预案和区县总体应急预案,是本市和各区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专项应急预案。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为应对危害严重或影响范围广,需多个部门按职责协同处置某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计划。3.应急保障预案。是针对市和区县涉及全局性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行动而制定的保障行动计划,一般与专项应急预案配套实施。4.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各部门为应对以各自部门为主处置某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计划。5.基层应急预案。是指街道、乡镇、居委会、社区、乡村、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6.大型活动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或各级部门组织大型活动时,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三)应急预案体系要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横向“要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纵向“要延伸到区县、乡镇、街道及居(村)委会、社区、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三、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与编写要求(一)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则、附件等。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指挥位置、专家组以及各指挥机构的职责等。3.监测与预警。包括应急准备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的程序和预警响应措施等。4.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6.应急保障。包括队伍、经费、物资装备、应急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治安交通、通信、科技支撑等保障。7.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8.附则。包括名词术语和预案解释等。9.附件。包括工作流程图、相关单位通信录、应急资源情况一览表、标准化格式文本等。(二)编写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国家和本市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2.要充分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专业处置、部门联动,军地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原则。3.要加强与预案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保持预案的相互衔接。4.要符合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实际,适应风险状况和具备的应急能力。5.预案编制格式要规范合理,内容要简洁规范,措施要具体详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应急预案的编写与审批应急预案编制一般按照成立预案编写小组、风险分析研判、应急能力评估、编写应急预案、评估与审批的五个步骤实施。(一)应急预案的编写。1.市级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由市应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