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安全习惯养成创建企业安全文化1安全文化建设思考1.1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也就是要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以预防事故为主要目的。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对全体员工的观念、意识、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培养自律互助型员工,从而减少各类事故,实现生产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统一。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管理机制,使全体员工在正确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下,自觉投身到改造作业和生活条件的活动中,努力创造本质安全型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1.2安全文化是一种群体行为习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对待安全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的特征就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习惯。每个企业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往往会形成独具个性的行为习惯。其中有些行为习惯是安全的、科学的、规范的,有些习惯却是不规范的、不合理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一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是集体综合素质的体现,习惯左右命运,素质决定未来。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个性,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事半功倍,把企业带上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平安之路。1.3安全文化建设要抓住安全习惯养成这个关键近年来,可以说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可为什么事故却时有发生呢?其中之一就是侥幸心理下的习惯性违章在作怪。由于煤矿职工队伍比较特殊,职工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行为特点千差万别,部分职工自身存在着违章的倾向性,有着十分严重的侥幸心理和习惯做法。他们感到多少次、多少年都是这样做的,都没出事,因此不按安全规定制度去做。这也正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症结所在。那么,如何才能改变部分职工的不安全习惯做法搞好安全生产呢?我们认为,开展安全习惯养成活动,使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安全文化建设方略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实现新突破,求真务实,紧紧抓住“习惯养成”这条主线,认真组织实施了“理念倡导、培训教育、行为规范、环境建设、制度创新”五个方略。2.1理念倡导文化的力量在于文化群体拥有一致的价值理念并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我矿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从安全理念的凝练和倡导入手。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之初,我们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这个基本目标为出发点,努力培养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全矿大力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氛围。随着矿井安全状况的稳定发展,我们注意到,在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增多,身体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的职工比例逐渐增大。带病上岗、带病作业给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威胁。为此矿上适时地将安全理念扩展为“安全—健康”,就是抓安全工作,既要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还要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在外界眼中,煤矿工人“傻、大、黑、粗”。这种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煤矿工人在言行举止、文明修养上确实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文明表现,如违章蛮干、乱扔乱放、不讲卫生、聚众酗酒等现象,既有损当代矿工形象,也不利于职工自己的身心健康,更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隐患。在经过不断的总结凝练后,东曲矿最终形成了“安全、健康、文明”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集中反映了我矿在对待安全问题上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体现了以一贯之的人性化品质、双向约束的具体化要求和三方受益的营养化内涵:无论是安全、健康还是文明,始终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体现了以一贯之的人本思想;安全工作对企业、职工双方都具有约束性,企业不仅要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健康的、文明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