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北师大版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课前准备:苹果、水果刀、同学练习纸、彩色笔。教学过程个人调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同学用拍手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1、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2、假如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3、假如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同学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同学说用“半个”)(1)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像,大胆制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2)请全班的同学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再请4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式画或写表示“一半”的符号。(3)根据同学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1、认识。(1)用计算机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同学观察分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也就是半个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同时贴半个月饼图。师:刚才老师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其中的1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或能说出有表示)。师:这半块月饼用分数表示。(边说“一半可以用表示”边板书:)今日,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位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认识分数》(2)指导读写。(3)加深对的认识。①师:(操作)把一个大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妈妈吃,一份老师吃。老师吃的这一份也就是这个苹果。②折一折:让同学拿出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并涂上颜色。突出平均分,正确推断。(4)巩固练习:数学书第56页:涂一涂。分别涂出它们(图形)的。(让同学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月饼,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2、认识。(1)师:假如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电脑演示或实物演示。)(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呢?(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三、操作练习,加深认识,巩固提高。(1)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平均分成4份,再涂上颜色表示这张纸的。(2)拿出2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各折出它的和。(3)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你能折出它的吗?(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折成三份,其中的每份就是这张纸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收获?有何感想?提示:(分数)怎样分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教学意图:“认识分数”是同学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同学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同学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节课“分一分(一)”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同学喜爱的拍手游戏人手,从同学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同学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同学参加制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引人“一半可以用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同学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同学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同学通过观察平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又让同学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练习的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同学体会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为使同学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折纸操作和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