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一)一、概论1.会计目的:向财务汇报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汇报的基本目的)、反应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2.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核算对象的详细化会计要素的分类:资产负债表要素(反应财务状况,时点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表要素(反应经营成果,时期动态,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会计要素的核算——确认(确认经济活动与否影响会计要素以及影响哪些会计要素)、计量(确认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数量增减变化产生多大影响)、记录(将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影响性质和数量记录下来)(1)资产要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性:过去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确实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也许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以可靠计量。(2)负债要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性: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成果,是现时的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确实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也许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可以可靠计量。(3)所有者权益要素: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特性:一般不需要偿还、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派。所有者权益来源:所有者投入(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由净利润形成的。盈余公积;未分派利润)(4)收入要素:企业在平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性:平常活动中产生的;资产的增长或者负债的减少,可以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并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确实认条件: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也许流入企业;会导致资产增长或负债的减少;流入额可以可靠计量。(5)费用要素:企业在平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负债增长),与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性:是企业在平常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长,并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并不包括向所有者分派的利润。费用确实认条件: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也许流出企业;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长;流出额可以可靠计量。收入与费用VS利得与损失——收入费用是企业的主业和副业,是平常活动中形成的,重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利得与损失是企业偶尔发生,重要形成的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6)利润要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构成: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4.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企业会计确实认、计量和汇报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VS法律(法人)主体:法律(法人)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保证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措施的相对稳定。(3)会计分期:持续经营为基础,将会计主体持续不停的生产经营活动认为划分为一定的期间,作为会计结账、编制报表的时间期限。我国以公历日期划分会计期间。如:1月1日至12月31日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为重要计量单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权责发生制:与否当期发生的,不管款项与否收付。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5.会计信息质量规定: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根据,如实反应有关信息)、有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汇报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有关)、可比性(纵向:同一企业不一样步期、横向:不一样企业同一会计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