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赞扬,敬仰她是一个敬老爱幼、仁慈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小孩,用高尚的道德质量和人生观妨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本人的爱来营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假设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假设己出。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明白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确实是好几年,她协助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小孩,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小孩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胸好心。四个小孩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特别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赞扬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亲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小孩和父母,关怀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爱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本人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小孩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不管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哀,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抚慰父母。父母慢慢从失去儿子的悲哀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小孩能欢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遭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节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特别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特别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小孩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依然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不管是日常起居依然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14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本人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特别舍得花钱在小孩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以身作则,以德育人。现在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遭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小孩要孝敬,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敬,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表达在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关爱。她以身作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单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小孩来看她,让小孩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好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小孩在她的妨碍下,也十分孝敬长辈。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托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小孩都会不计得失、不求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