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区路政管理工作经验总结汇报第一篇:山区路政管理工作经验总结汇报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开创山区路政管理新局面保康全境皆山,自古交通不便,既无水路、又无铁路和航空,唯一联系外界的交通方式就是公路。为提高公路技术等级,促进山区经济进展,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们自2024年以来,加速路网建设,以交通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进展,对各条主干线公路进行了重建和改造。较以前相比,我县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进展。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大公路路政管理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通行能力和公路投资效益?特别是在林深、山高、人稀,人们的法制意识淡薄,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沿路经济开发及公路经济热的兴起,“公路街道化”、“公路两侧沿线建筑”、“超限运输”油然而生,给我们的路政管理带来严峻考验。近几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找准源头,切断根源,有效遏制超限运输。作为矿产源头,2024年,保康县境内的保(康)宜(昌)路、白(白果树坪)红(神农架红花果)路在超限车辆及雨水的双重作用下,遭受严重破坏:保宜路马良至花栎树垭全长33.25公里的油路,大部分路面都已损坏,有些坑槽深达60多厘米;全长57公里的白红路,80%的路面损毁,其中19公里油路已变成了泥巴路,看不到一点油路面;歇马镇黄家店桥、305省道开峰峪桥,桥拱屡裂,桥面坑坑洼洼,成为危桥。据粗略计算,仅损毁的白红路和保宜路,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500万元,加上黄家店桥、开峰峪桥,损失不在xx万以下。假如重修重建,总费用需要4500万元。这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道是我们公路人用辛勤的汗水和毕生的心血铺筑而成的,他们对公路就象对自己疼爱的子女一样,默默无闻的守护着、精心的呵护着,看到它们面目全非,我们的公路人无不痛心疾首,无不催然泪下。“还公路原貌、根治公路杀手”在每个公路人的心中都担负了一份义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而保康是磷矿大县,丰富的矿产资源输出给保康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飞跃,严格实行运输限载,磷矿运输车几乎停运,磷矿销量急剧下滑。超限治理成了我们最关怀最头痛的问题。而限载让我们总是处于两难境地:放松限载,公路损失惨重;实行限载,磷矿业遭受重创。在矿与路的得失争论当中,超限运输反弹现象极为严重。为从根本上治理超限,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究一条标本兼治的长久策略。从202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对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当时没有固定的检测站,无任何经费来源,仅仅只有8名路政人员靠着一台便携式自动检测仪,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测,对超限车辆一律卸载放行。可是,这场护卫保康经济“大动脉”的12行动被人们误解为公路“三乱”,而且执法人员在超限治理过程中多次被运输司机辱骂,殴打,仅仅维持了三个月就无疾而终。交通部2号令的出台,让我们又看到了希望,我们明白仅凭部门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部门的配合。我们一方面大力加强超限运输危害性的宣传,呼吁社会和司机关注、关爱公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书面反映情况并提交治超请示。4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召集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主要产地马桥镇就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召开现场专题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由政府牵头、根据“堵住源头、法律规范管理、只卸不罚”原则和各部门整体联动的方案,有组织、有步骤、有措施的开展了新一轮的超限治理大汇战。5月初开始对超限强制治理,公路、公安、矿管办三家单位联合执法,成立专班,在全县矿车必经的5个磅站驻守,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昼夜值班,对超吨位车辆一律卸货到指定地点后方可上路行驶。每天上午九点前,各专班向县政府法制办汇报前一天的车辆装载情况和治理情况,针对共性问题及时实行措施。为了切断超限根源,专班人员对超标准装矿的矿点实行运票炸材两项控制:一旦超限,由矿管办停发运票,由公安局停发炸材,并限期整顿。在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