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_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X政办发[2020]6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五水共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关要求,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富有XX特色的生态现代农业。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注重全县整建制推进与重点工程实施并重,面上推进与示范创建并举,通过政策扶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主体责任,形成社会联动的发展氛围。2.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原则。积极开展节料、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推广应用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原则。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农业水环境治理、农业“两区”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推进。重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和种养布局优化等重点工作。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原则。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取得实效。三、发展目标通过三年(2020-202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全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基本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基本回收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生态精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县氮肥使用量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四、工作任务(一)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组织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程,建成1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3个重点项目,形成点线面加快推进的发展格局。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域中循环。以县域为整体,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二)推进畜禽生态养殖提升行动,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严格实行畜禽禁限养制度,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在生猪养殖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年存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积极推广水禽旱养和林下养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建设沼液收集、贮存和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网,配置运输车,推进沼液资源化利用;根据畜禽养殖分布集中建设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点,建立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长效运行机制。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修复改造和标准化提升,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三)推进种植业肥药减量行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