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5课篇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板书课题。1、出图:周恩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3、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的25课,自己读吧,不要齐读。按照自己的速度读,自己读自己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课文读完了,会读词语吗?试试。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惩处”放到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二)梳理课文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2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出示文字课件】12让他疑惑不解。起而读书”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三、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1、研读1——52、体会两人各自的心情,指导朗读。312?他疑惑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周恩来到租界里走一走,看一看,到底看见了什么呢?二、研读七八自然段,1、请自由读七、八两个自然段,走进租界,把看到的情景做上记号。2、默读你目睹的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幕,用心去体会,你的心情如何,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3、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故事中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或者是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词语。4、第一幕“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说说你的感受,并读一读。出示图片课件,介绍租界。师:是啊,在当时,租界已经被洋人所统治,在租界里,洋人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了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情,中国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无权干涉。5、分析第8自然段的一幕12。3,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讨论。,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学生默读,找句子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话?请你读一读,并说为什么刺痛你的心。lánl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她在哭诉着什么,想象,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A、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B、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本来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C、这句话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DE、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难怪他的伯父对周恩来说──“那是外,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今天,周恩来明白了伯父的话──那就是中华不振。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师: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指导朗读。并用“不但??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