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纸的故乡在中国。”2、出现: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讨论商情(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合作探究】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的报刊。3、发展(1)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等(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3)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每周评论》(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还出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