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篇一:辛亥革命观后感创造一个新世界——《辛亥革命》观后感辛亥革命,一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废除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小在历史课本中,我们都不断学习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但是观看完《辛亥革命》之后,我对辛亥革命又有了新的认识。“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奋不顾身起来反抗,试图将祖国从万分危急的境地中拯救出来。”——摘自《辛亥革命史稿第一册》这就是辛亥革命开展的背景和原因,成千上万的热血义士为了拯救处于危亡中的祖国而投入革命奋斗之中。电影的开篇展示了女战士秋瑾英勇就义的场景,在走上断头台之前,行刑官给秋瑾看她自己孩子的照片,说,这两个孩子将没有母亲了。虽然秋瑾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她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全天下的孩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人们都在苟且地活着。秋瑾虽然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可是她却心怀大志,不是自私的只考虑到自己,而是希望为所有的孩子创作一个和平安定的新世界,她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广大的民众,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断奋斗!付出自己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广州起义中,所有参加起义的青年都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了绝命书,这是一种怎样值得人们钦佩的精神,在参与行动之前就抱着为了起义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的决心和绝不动摇的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起义中去。正是成千上万的民众们如此坚定的信念,才使中国的辛亥革命得以成功,我们的胜利,都是人民自己努力的结果!尽管广州起义失败了,损失了大量的骨干和精英,可是同盟会的成员们却从未被打倒,大将黄兴死里逃生,继续领导各地的起义活动。在观看过电影后,我认为辛亥革命的布局十分合理,孙中山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及优秀的演讲能力常年在海外募资演讲,而且孙中山在国内也有着通缉令,长期在海外不回国同时也保证了孙中山的个人安全,确保了革命领袖对革命的长期领导,同时孙中山在海外所募集到的款项也支撑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而黄兴虽是一员武将,但同样也有着足够的智谋与胆量,因此在国内长期由他领导着革命局势,同时指导着实际战争。两人的有机配合使得中国的革命道路不断前进。同时,除了人民对于革命的热烈支持和对国内外局势的控制,孙中山这个人的品行与个人魅力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正是因为孙中山的个人品行和魅力才能够使人民都跟随着他,支持他成为革命领袖,他的无私,他的机智与勇敢,他的领导力都使他成为这场革命的核心人物。电影中的有一个细节使我印象深刻,在获知国内的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孙中山并没有像其他的海外华侨那样急切的想要回国领导革命,他看清楚了革命的形式,知道黄兴完全能够领导国内革命的局势,与清政府对峙的当务之急就是阻止四国银行借款给清政府,因为清政府现在只剩下一个残破的空壳,国库空虚,无力支撑战争。若清政府拿到了四国银行的借款,那革命刚刚取得的巨大成果将危在旦夕。于是他出乎众人的意料,订了前往欧洲的船票。在四国银行内,孙中山最初的努力并没有成功,银行家们只考虑利益问题,不管国家的政治局势如何,因此孙中山最初的战略失败。但是他很快就转变了劝说的方式,突然出现在四国银行的银行家们私人的聚餐上,他首先向银行家们说出了清政府现如今残破不堪的事实,又生动形象的用宴会上的烤羊来代表各国在中国的利益,使四国银行清楚地知道,如果借款给清政府的话,不仅不会获得利益,而且将会损失巨大。就这样,孙中山凭着一己之力断绝了清政府的资金支持,为辛亥革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影片的观看,我不得不钦佩孙中山高超的语言技巧及演讲魅力,就是这样伟大的领袖,才领导了举世震惊的革命。虽然如此,但是袁世凯最终还是窃取了革命果实。我认为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孙中山的个人因素。孙中山是无私的,为了国家孙中山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丝毫不取。他太过于无私,完全想着遵守誓言,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但是他没有想到袁世凯的本质,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