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OABC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邗江区八年级期中物理测试卷2016-04(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邵震宇)(本卷g=10N/kg)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空气的密度是/cm33C.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250kg2.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B.向右移动游码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2︰1D.1︰24.如图,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将木板缓慢放平,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之间的夹角α将(▲)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图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事例中不是由于弹力造成的是(▲)A拉力器B跳水C射箭D磁铁改变铁球运动方向6.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是因为橡胶的弹性好B.电水壶的把手处用塑料,是因为塑料的隔热性好C.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有磁性D.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7.有下列实例:①游泳;②走路;③直升机机旋转螺旋桨获得升力;④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其中主要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如图,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9.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0.如图所示,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的是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B.长木板必须要被匀速直线拉动,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C.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D.长木板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11.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A.用天平测质量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C.用刻度尺测长度D.用秒表测时间12.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C.现象:两磁铁相互排斥;推测:分子间有斥力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共28分)13.▲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14.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1)轮胎上刻有花纹,是通过▲来▲摩擦的;(2)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来增大摩擦的,其中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15.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能够▲,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16.小明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来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瓶内气体的密度▲,如把这瓶矿泉水带到月球上,质量▲,受到的重力▲。(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