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规范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时间:35分钟分值:3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流水不仅倒映着山,也在修改着山。一座山在水的倒影中变得朦胧,________,变得柔软,仿佛随波荡漾。水也因山的存在而越发幽深,越发纯净。山与水互为镜像,使彼此的美学特征越发凸显。山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两种________,成为一个画种的名称,也成为一种审美________。A.模模糊糊成分原形B.影影绰绰元素原型C.模模糊糊成分原型D.影影绰绰元素原形答案B解析影影绰绰:状态词,模模糊糊;不真切。模模糊糊:看不清事物的状态或意志不清醒。元素:要素。成分: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个人早先的主要经历或职业。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两项;“枯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项。3.“雨意欲晴山鸟乐”“浮萍破处见山影”“黄叶拥篱埋药草”“声拂琴床生雅趣”分别为四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上句。依次对应下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影侵棋局助清欢②青灯煨芋话桑麻③寒声初到井梧知④小艇归时闻棹声A.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律诗的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然后再组合诗句进行排列。依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要求,“雨意欲晴山鸟乐”中,“雨意欲晴”和“山鸟乐”都是主谓结构短语,与③符合对仗要求;“浮萍破处见山影”中,“浮萍破处”为定中结构短语,“见山影”为动宾结构短语,与④形成对仗;“黄叶拥篱埋药草”中,“黄叶”为定中结构短语,“拥篱”为动宾结构短语,“埋药草”为动宾结构短语,与②形成对仗;“声拂琴床生雅趣”中,“声拂琴床”与①中“影侵棋局”对仗,“生雅趣”与“助清欢”对仗。故选B。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B.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C.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D.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答案C解析C项为夸张,其他三项为比喻。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猿鸣三声泪沾裳(3)师不必贤于弟子(4)银瓶乍破水浆迸(5)雕阑玉砌应犹在(6)云归而岩穴暝(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福兮祸之所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潜水钟:古老的水下呼吸装置夏爱兰水下世界神秘莫测,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