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吃空饷”征询题自查情况汇报篇一:财政局关于“吃空饷”征询题自查的报告财政局关于“吃空饷”征询题自查的报告按照中共县纪委、县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关于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的通知》(黄纪发[2012]4号)文件精神,我局首先成立了财政局清理在编不在岗“吃空饷”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全局清理工作。采取定向核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局属各单位及各财政所进展了核查,现将核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根本情况财政局下设共计14个局属单位和财政所,包括局机关、会计中心、采购中心、收费中心、评审中心、国有财产中心、资金局及7个乡镇财政所。按照核查情况,共计人员109人,其中在职81人,二线6人,离岗11人,退休10人,遗属1人。(详细情况附后表)通过认真自查,不存在长期在编不在岗、伪造人员编制及长期在册不在岗骗取财政资金、退休和死亡不注销及其他方式的“吃空饷”征询题。二、主要做法一是标准治理,建立机制。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我局领导高度注重,自觉加强治理制度建立,制定《黄龙县财政局关于清理财政系统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领导任成员的清理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局清理工作。二是多管齐下,防患未然。我局从制度入手加强治理,落实部门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治理、工资情况统计、完善社保手续、人员合同治理等入手,各个环节严格监管。三、建议意见一是加大治理力度。设置日常监视举报,欢迎并鼓舞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视,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行为,从严治理打着学习、治病等旗号,长期旷工的人员,实在加强考核监视。三是科学建章立制。按照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正完善综合性干部人事治理制度,进一步标准干部人事治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发生。二O一二年五月十日附表:财政系统人员情况表篇二:吃空饷自查报告清水县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各位领导: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的通知》(天机编办发[2011]310号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清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征询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62号)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查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征询题的通知》(天人社发[2012]340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的工作,通过近阶段的清理整顿,根本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专项清理整治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根本情况我县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清理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展,即自查清理阶段、催促检查阶段和整治处理阶段,纳入这次全面清理整治的一类行政事业单位共82个,财政供养人员8421人。在职干部职工6683人(其中公务员846人,参照治理人员220人,事业治理人员633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情况汇报4378人,机关工人154人,事业工人452人),离退休人员1738人(其中党政机关593人,参照治理单位56人,事业单位1089人),遗属抚养人员619人。在这次清理整治工作中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都能够按照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建章立制,确实加强标准治理,整个清理整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和支持。经自查清理整顿,我县机关事业单位不存在文件中所清理的7种“吃空饷”征询题人员。二、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省市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工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注重这项工作,及时安排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单位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对全县清理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检委牵头,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编办,抽调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及时转发省市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