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市(区县)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4年学校老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A、高原现象B、抑制现象C、遗忘现象D、挫折现象。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3、在学校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A.直线式B.螺旋式C.并列式D.循环式4、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学校和学校分别设置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C.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学校和高中分别设置5、某学校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同学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制等活动。这属于()。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6、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方人:用松树的肥料培育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方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7、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开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时间D.教学重点8、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A.教学环境最优化B.教学内容最优化C.教学过程最优化D.教学方法最优化9、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觉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0、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联觉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11、学校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同学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A.社会学的要求B.政治学的要求C.生态学的要求D.卫生学的要求12、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第2页共5页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同学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13、学校《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1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讨论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B、建构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6、面对全体同学,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进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A.公共性B.民主性C.免费性D.强制性17、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的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结构D、综合组织18、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注重()。A同学自主B老师主导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19、“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A.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20、同学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行为称为()。A.在线课堂B.网络课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