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录片讲解词篇一:辛亥革命博物馆讲解词(自动保存的)(展馆外)各位领导、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修的一座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专题博物馆。馆址在首义文化区的中轴线上,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整个展馆建筑以最具荆楚特色的“楚国红”为主色彩,整体外型呈一个V字型,寓意着成功,也预示着武汉的腾飞。展馆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您如今看到的是大型雕塑《共和之基》,整座雕塑(长50米,高8米,)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立共和三个部分,您看,这一组雕塑主要表现武昌首义的过程,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表达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首先请参观第一部分——晚清中国。这一展厅向您介绍辛亥革命迸发的社会背景。您如今看到的是一组条约墙,在这里记载了(手示)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到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的多达24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特权,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里,(手示)两面条约墙向中心倾斜,沉重的锁链串起摇摇欲坠的条约墙(手示)条约墙的尽头展现的是被列强分割的支离破裂的《晚清时局图》,整个外型寓意在西方列强的压榨下,国家大厦马上颠覆,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危难场面。1894年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900年,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组成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结合进攻中国,攻陷北京。次年九月七日,(手示)清政府代表奕劻(kuang)、李鸿章与列强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共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峻损坏了中国的主权。三、沉沦的大清帝国列前打开大清国门后,争相开商埠,设租界,划分权力范围。汉口是全国较早设立租界的地区。1861-1898年,英,俄,德,法,日五国相继在汉口设租界,这里向您展示的是上起江汉关下至黄浦路沿江3600余米的汉口租界缩景,当时租界占去市区2/5的面积。如今,百姓生活堕入绝境,各级官吏层层搜刮,根本无力改善民众的生活情况。从1861年到1908年的4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她以皇太后身份(手示)垂帘听政、临朝称制,为期仅次于康熙帝和乾隆帝。第二组自强救亡之路的探究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各阶层开场积极尝试各种变革。(手示)洋务运动是以中体西用为主,探究自强之路的实践。尽管,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手示)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自上而下进展的改革运动。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失败告终,也称百日维新。(手示)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结合镇压下失败。(手示)自立军起事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连续,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手示)这是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唐才常在武昌紫阳湖畔英勇就义的场景。为了消弭革命力量,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开通的姿势(手示)推出新政,如:改革兵制、官制、学制以及奖励工商。此外康有为、梁启超等还成立了各种立宪团体,然而1911年清政府公布了(手示)“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完全落空,少数人转而开场支持革命,革命情势日益成熟。第二部分革命原起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场的。1878年,(手示)13岁的孙中山乘船前往夏威夷檀香山,从此开场求学、行医、创始革命事业的历程。在这里孙中山站立船头,船只在大海中迎风破浪远处的朝阳冉冉升起,暗喻着中国的将来。您如今看到的是孙中山青年时代活动地图,1894年11月,他再赴檀香山,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次年二月,(手示)兴中会香港总部成立后,孙中山开场着手筹划广州起义。这是他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由于内部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