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同样地,被害方的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世界多数国家严格控制死刑判决的大体形势下,如何尽最大力度合理又合法地解决刑事被害方的偿命诉求,保障刑事被害方的权益,已成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公民江歌在日本留学被杀一案去年12月在东京开庭审判,一时引起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害人无辜卷入事端被被告人采取残忍的手段杀害,死者母亲江秋莲女士前往日本参加诉讼,坚持要求对陈世峰判处死刑。为了重构我国更加合理完善的救济机制,本文将从江歌案谈起,进而发现我国在针对类似的刑事案件中对待被害方权益保障方面上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探讨和借鉴其他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对我国未来新的被害方权益保障机制进行构思。在对刑事被告人作出公平公正判决的情况下,充分保障被害方参与诉讼的权利,并给予被害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弥补,完善立法司法制度,构建一个相对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关键词:偿命诉求刑事被害方权益救济机制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1章江歌案带来的深思11.1案件背景及发展11.2案件过后的问题1第2章我国在保障被害方权益上面临的困境32.1江歌案折射的问题32.1.1我国对偿命诉求的态度32.1.2被害方参与诉讼的权利52.1.3被害方经济求偿的困境62.1.4我国的国家补偿机制82.2保障被害方权益的必要性82.2.1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82.2.2有益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82.2.3顺应法制全球化发展92.2.4国家救助也是死刑的另一种弥补和替代9第3章国外保障被害方权益的做法103.1美国103.1.1被告知权利和宣判阶段的陈述权103.1.2.赔偿纳入刑罚103.1.3刑事调解计划103.1.4明确政府赔偿的对象103.1.5被害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103.2英国113.2.1《刑事伤害补偿计划》113.2.2普遍起诉权113.2.3非监禁刑与非监禁措施多样化113.2.4将刑事赔偿令作为刑罚113.3德国113.3.1公诉兼采私人追溯113.3.2精神赔偿权113.3.3“辅助起诉人”和独立上诉权123.3.4刑罚措施多样化123.4日本123.4.1控告权123.4.2准诉讼参与人——享有独立权利的的证人地位12第4章死刑被害方权益保障机制的重构134.1降低被害方诉求对死刑的控制134.2完善被害方的诉讼权利144.3完善国家补偿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144.4合理引入死刑和解制度154.5建立心理疏导机制15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8第1章江歌案带来的深思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残忍杀害。案件的主要经过是江歌的同乡刘鑫因与其前男友陈世峰分手,后多次发生争执和纠缠,搬来东京中野区与江歌同住。案发当晚江歌等待下班的刘鑫一同回到住处,被陈世峰拦截在出租房门外连刺十刀导致失血过多死亡。同年11月24日晚,日本警方对外通报称,以杀人罪对中国籍男性留学生陈世峰发布逮捕令,指控其杀害了中国女留学生江歌。虽然这起案件的当事人都是中国人,但是根据属地原则,本案依据了日本的刑事法律对其行为进行审判。时隔一年,这场引起国内广泛关注的案件在日本开庭审理。国内大众对于被害人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女士报以深深的同情,以及对行凶人陈世峰持有强烈的谴责,通过网络媒体等呼吁对陈世峰判处死刑。为请求日本法院判决陈世峰死刑,2017年11月12日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及众多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池袋西口公园集会,征求民众署名支援。12月20日,江歌被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随后陈世峰提出了控诉状,目前被告人陈世峰放弃上诉。被害人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女士执着于对陈世峰必须判死刑,可能让她和广大民众看到希望的是日本之前审判过的一个绑架杀人案,被害者母亲发起了签名活动要求判3名罪犯死刑,33万人的签名交到了法务大臣手上,最后法官确认了被告的犯罪手法极其残忍,最后判处3名罪犯死刑。陈世峰的判决结果对于江秋莲来说无疑是绝望的,不可接受的。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中日在司法观念和实践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日本的刑罚看起来似乎比中国轻,因为在日本司法的多年实践中,尤其是在被告人杀害一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