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堂观后感篇一: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2000字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国庆期间,我有幸来到沈阳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并认真参观了纪念堂,庄严雄伟而安静静谧的中山纪念堂吸引着非常多游客前来参观。中山纪念堂古树参天,一个宏大的花坛建立在大门前。花坛里百花斗艳,花团锦簇,却不让人感遭到眼花缭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矗立在花坛后面远处的广场,他神情严肃,手持拐杖,注视远方,仿佛在考虑着什么。由此,我深入的缅怀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对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南方军阀的斗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他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之一。早晨的中山纪念堂空气清新、花艳草绿,不少附近的居民在此晨练。在此安静静谧的地点,我们既能品闻花草的清香、倾听悦耳的鸟鸣,又能欣赏漂亮的风景。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表达这一特质。而纪念堂的“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显得气派非凡,庄严庄严,外形庄严雄伟,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八角建筑物屋顶是以孙中山先生最喜爱的宝蓝色为主调色。建筑物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壮有力。殿堂里华丽堂皇,古色古香。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依然一位出色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首举完全反封建的旗帜,倡导共和制度,并推翻了封建帝国的制度。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一生,充分表达了这一精神:屡次起义失败、伦敦遇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陈炯明的背叛、别人的误解的质疑……所有这一切打击的磨练都未能使他失去为实现救国图强而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他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不断总结经历教训,寻找更有益于救国的道路与革命主张。他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在他生命终结之时,仍不不记得告诫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消耗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芒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为了挽救中国,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特别是他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曾经如此评价孙中山先生:“他在中国民主革命预备时,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锋利的斗争。他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开展的轨迹,蕴涵着得失成败的经历教训。走进爱国基地,人们能从具有说服力的各种记载中感受厚重的历史,细细品味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血与泪屈辱与光芒的故事。在以“传承中山思想,弘扬中山精神”为主题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展览中,我也对曾经发生在广州和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身上的事迹有了更多的理解。从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到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从孙中山为革命的百折不挠到陈炯明的叛乱,从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到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在此投下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但厚重的历史却照旧静静地躺在这里,我们不能也不会忘切革命前辈的艰苦历程。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近代各爱国党派成长成熟的艰苦历程。老一辈爱国情怀和坚韧拼搏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迎接当前国内和国际面临的各种挑战!时代在变,但是我们的爱国热忱却永不减弱,不管在哪个时候,都不要忘了用本人或许微弱的力量去保卫国家的尊严。还记得去年的圣火传递过程中藏独分子在境外和国内的破坏分裂行为,面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全国人民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