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孙绍群学号:090869专业班级:09国贸一班指导老师:黄锐1第2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对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PEST分析目录一.奇瑞汽车简介1.1奇瑞简历..............................................................21.2成长历程..............................................................21.3奇瑞长期战略目标......................................................3二、对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的PEST分析2.1政治环境分析..........................................................32.2经济环境分析..........................................................42.3社会文化环境..........................................................72.4技术环境..............................................................7三.对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3.1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83.2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特点分析...............................................93.3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策略分析...............................................10四、总结..............12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欣欣向荣,面对激烈的竞争,更应该理智的对待将要面临的市场机遇和风险。本文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关键词:奇瑞汽车、PEST分析法一、奇瑞汽车简介第3页共13页第2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3页1.1奇瑞简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2亿元,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07年8月22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实现了从“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第一阶段向“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第二阶段的转变,进入全面国际化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整车90万辆、发动机65万台和变速箱40万套的生产能力。1.2成长历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公司总部位于美丽的“半城山水”城市——安徽省芜湖市。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年来,奇瑞产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奇瑞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创立之初,奇瑞就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技术型企业。目前,奇瑞已建成以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规划设计院、汽车试验技术中心为依托,与奇瑞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研发体系,并拥有一支6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在TGD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CVT无级变速器以及新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尖端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带动了全系产品的全面技术升级。奇瑞还高度重视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2008年,奇瑞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