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韩信岭隧道交底工程名称监控量测交底中铁十八大西客专站前-6标一工程部被交底人架子队技术负责交底时间2021年5月10日交底地点工程部会议室交底人签名被交底人签名技术交底书主要内容根据设计要求结合韩信岭隧道详细要求现将韩信岭隧道正洞及斜井围岩监控量测交底如下:1、必测工程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洞内、外观察以及隧道浅埋地段地表的地表沉降。2、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布置〔1〕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1的要求布置。表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2B5B1次/7d表4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一11次/2一3d0.2一0.51次/3d<0.21次/7d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绘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绘频率应加大。4、量测洞内、外观察和地表沉降观测根据本交底要求进展。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布点应在开挖后至初喷前进展假设围岩出现变化异常应尽早布设;初始读数在每次开挖后12小时内获得最晚不得迟于24小时。〔1〕洞内外观察施工过程中应进展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展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展比照。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展观察。〔2〕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预埋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采用冲击电锤或风钻钻孔埋入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螺纹钢前端外露钢筋与埋入钢筋焊接直径不小于6mm加工成180°弯钩或三角形钩。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与围岩锚固稳定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cm假设围岩破碎松软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拱顶下沉弯钩上焊圆形铁片或粘塑料圆板然后在板上粘贴反射片。①、周边收敛量测a检查预埋测点有无损坏、松动并将测点灰尘擦净。b把净空收敛仪的尺头及尺架挂钩分别固定在预埋测点孔内选择适宜的尺孔将尺孔销插入用尺卡将尺与联尺架固定。c调整调节螺母记下钢尺在联尺架端时的基线长度与数显读数。为进步量测精度每条基线应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当三次读数极差大于0.05mm时应重新测试。每次开挖后12h内获得初读数。d测试过程中假设数显读数已超过25mm那么应将钢尺收拢〔换尺孔〕重新测试两组平均值相减即为两尺孔的实际间距以消除钢尺重孔间隔不准确造成的测量误差。e一条基线测完后应及时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母摘下收敛仪翻开尺卡收拢钢尺为下一次使用作好准备。②拱顶下沉量测a、采用全站仪和反射片进展。主要原理:通过测点不同时刻反射片靶心标高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即为该点的下沉值。测量时应采取换站等尽行数据校核按附表记录。按规定量测频率进展量测。b、设置水准基点〔水准基点为二等水准〕。量测时采用全站仪、棱镜及反射片测出该点标高即可。每次开挖后12h内获得初读数。同一测点每...